2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正确表述图7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答案】A
【解析】读图,正确理解该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三者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在前4年中,鱼密度水平较高,决定捕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海渔船数量,但出海渔船数量无限制增加,捕鱼量超过鱼类的再生速度,海域内的鱼密度将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捕鱼量减少,直至无鱼可捕,形成恶性循环。图中第5年后捕鱼量减少的主导因素就是海域内鱼密度减小造成的,第8年后,鱼密度已经很小,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已遭受破坏。正确的选项是A,在第2年,鱼密度水平最高时,如控制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渔业可持续发展。
2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图8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答案】AD
【解析】海水中汞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大,人类生产活动排放含汞的废水进入海洋,在洋流的作用下从一个海区带到另一个海区,又从海水中到海洋生物,又到海豹、企鹅体内,不仅造成了海洋污染,而且还造成了生成破坏。
本文标题: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590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5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