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易忽视题干1月均温这个信息和油菜的主要播种区,导致1题选A。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图例看,此处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和油菜,可排除C、D,再结合题干1月均温(亚热带气候),可得B答案。从种植结构看:85年以传统作物水稻、油菜为主,95年以蔬菜、水稻为主,05年变为以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为主,20年来此地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需求)而发生明显的转变,得A答案。
3—4题:[考点]:人口问题,我国80年以后人口迁移。
[易错点]:忽视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的混淆。
[解析] :一地的人口增长是由两方面来决定,一是自然增长,二是机械增长。表中只给出了总人口数和人口年龄结构,因此A、B、C都是干扰项。分析82—2000年,总人口的变化:82—90年,约增长了3.77倍;90—2000年,约增长了3.2倍,因此人口增长率很高。再从人口年龄结构看,15—64岁的比例增长很快,可判定是大量的青壮年的迁入,得答案D。最后结合我国80年以后人口迁移的知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东部沿海地区一大批开放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深圳就是其中之一,而表中82年总人口仅为35万,由此得答案B。
5—7题:[考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三大产业的转移,经纬网的定位。
[易错点]:产业的转移方向的确定,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范围的判定。
[解析]:从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入手分析,①位于东部地区,重心移动表现为,经度上向西,纬度上向南即向西南。②位于中部地区,重心移动表现为,经度上向东,纬度上向南即向东南。③西部地区,重心移动在小范围内波动。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产业向中部转移,三产业向东部转移,由此得出5题B答案,7题选D。6题看图很容易得出C答案。
8—11题:[考点]:晨昏线的变化,昼长的计算和判定、应用。
[易错点]:对重要纬度昼长的最大和最小值不熟悉,9题易误选B,10题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对晨昏线的变化规律不熟和缺乏空间想象能力,11题难找到正确答案。
[解析]:由题意知, Q可能是与晨线的交点或是与昏线的交点。由地方时为5时30分,可判定Q位于晨线上,计算Q的昼长为13时,大于12时,属于太阳直射的半球(该半球的夏半年),A、B、D都是冬半年,8题选C。同理可得出9题中Q的昼长为19时,依据教材插图中信息纬度60的最大昼长为18时29分,得答案D。10题根据四选项可计算出昼长:A为11时,B为10时、C为15时、D为14时,而纬度30的最大昼长约为13时56分、最小昼长为10时04分、依据题干北半球低纬(0—30之间),Q的昼长应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选A。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在0—23度26分之间变化,当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方时为6时、18时),Q位于整条经线上;当Q位于赤道上时,地方时为6时、18时(赤道上全年昼长为12时);一年内其它时间和一天内的其它时间,Q位于不包含赤道上的点和极点在内的南北两个区间,应选D。
36题:[考点]:经纬网的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解析]:(1)从经纬网看,易知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它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为盆地。
(2)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水流流速慢、利于泥沙的沉积;上中游的来沙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低);下游地势平坦等有利于河流三角洲的形成。G河位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水较轻;M点以上多是盆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易于泥沙的沉积,因此到达下游的泥沙较少;M点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快,不利于泥沙的沉积,所以无明显的三角洲。
39题:[考点]:区域自然特征的分析及成因
[解析]:(1)从图上看,土尔扈特汗国有三条河流和一个湖泊,因而地表水丰富;从经纬度知此地位于中亚,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些水汽;而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水汽较少,但地处西风的迎风坡(天山的西部),降水多,且夏季有天山的冰雪融水,因此两地水资源丰富。
(3)从回归的时间,1月17日—7月8日,期间经历北半球最冷的季节和高温干旱时节,从箭头的变化看,经过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沙漠、戈壁,因而将有冻害、缺水、缺草的威胁。
本文标题: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试题及详细解析(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121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1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