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高考专栏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高考专栏 >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口袋书-区域地理(2)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口袋书-区域地理(2)

时间:2020-05-26 21: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思维导图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主题一: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学科网 版权所有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学科网 版权所有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二、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学科网 版权所有
 
【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① 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
② 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学科网 版权所有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学科网 版权所有
(5)控制人口增长
学科网 版权所有
主题2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
学科网 版权所有
 
 
 
 
二、 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带来的生态危害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学科网 版权所有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毁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三、 雨林保护的措施
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②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④设立国家基金,使当地人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⑤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区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⑥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主题三  湿地专题
一、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三、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四、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
气候:降水量较多;
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微弱;
地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
凌汛,洪水泛滥;
水网密度,水量充足等。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主题四  湖泊专题
一、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发展旅游、科考价值。
二、湖泊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湖泊(包括水库)水体存在而造成的一种局地气候。其特征以湖泊范围大者显著。主要特征如下:
①由于湖泊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水体比热大,蒸发耗热多,使湖面上气温变化较周围陆地缓和,冬暖夏凉,夜暖昼凉。
②湖面上湿度大,夜雨多于昼雨。由于湖面在白天与夏季的最高温度低,空气对流弱,因此年总降水量偏小。
③夜间陆面温度低于湖面,风从陆吹向湖;白天陆面温度高于湖面,风向从湖吹向陆,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陆风,湖陆风对沿湖陆地的气候有调剂作用。
2.湖泊的影响可波及附近一定距离的陆地,使之具有湖泊气候的某些特征。(类似于沿海地区的海洋性比较强)。
三、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①咸水湖:自然: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①过度的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 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
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淡水湖:
  原因 治理对策
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禁止**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湖区萎缩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
 
 
主题五  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关联分析如下: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壤特性: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②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③地形地质: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④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点睛】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工程措施 A固沟工程、B护坡工程、C保塬工程
农业技术措施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等
生物措施 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口袋书-区域地理(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gaokao/880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gaokao/8803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口袋书-区域地理(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口袋书-区域地理(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