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一般形成过程
成因:一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生态灾难,例如气候变化、重大灾害造成的生态问题;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由于人类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造成某一类要素减少,导致生态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保护措施:一是预防潜在的生态问题,二是积极治理已经出现的生态问题,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环境。
3.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原因:①坡度陡峻 ②土层浅薄 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3)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原因:①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复杂,地表起伏大 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 ③人地矛盾突出
(4)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⑥人地矛盾突出
(5)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或降解能力
危害:一是对这个要素自身的影响,二是对人的健康方面的影响,三是对周围地理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危害。
措施:①控制、减少污染排放量,例如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等;②处理污染物,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③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使其资源化。
(二)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防治
1.水体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⑦水质变坏 ⑧湖泊变沼泽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②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③农村生产中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2)赤潮问题
自然原因:①气温较高;②风和日丽;③海水流动缓慢;④较为封闭的海湾。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沿海滩涂养殖规模的扩大。→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增分策略(11)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gaokao/6905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gaokao/6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