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东乡族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抗与斗争。清代,甘肃爆发了以回族为首的反清起义,如顺治四年(1647年)米剌印、丁国栋领导的回民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撒拉族苏四十三领导的反清斗争,以及19世纪60年代(同治年间)甘肃的回民起义等,东乡族人民均参与其中,并成为起义军中最顽强、最勇敢的部分之一。
东乡族人民从未屈服于反动势力的压迫,从民国以来,一直进行着反压迫的斗争。1928年爆发了河州地区回族、东乡族人民反抗国民军的暴动,东乡族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同年4月,在宁定(广河)战役中,东乡族人民曾消灭了国民军的一个旅;以马八个为首的800多东乡族人民,在大沟头一带,曾将自唐汪川进援河州的国民军部队击退。1943年,甘南地区爆发了以汉、回、东乡、藏等民族共同联合的反抗蒋马集团统治的农民起义,一时烽火遍及甘南十余县。东乡族起义部队曾在临潭、新城战役中,杀死了县长,在榆中县水家坡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团,沉重打击了敌人。甘南起义失败后,反动统治者进行了“善后清乡”,参加起义的大批农民被残酷屠杀。但东乡族人民的斗争并没有止息,各地打伤打死保甲长的事不断发生。这与党的影响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
1936年红军长征途径洮州(今甘肃临潭)时,曾给东乡族人民留下深刻的影响。此后,几位东乡族的优秀子弟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阀对东乡族人民压迫掠夺最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曾多次派遣共产党员,深入东乡地区,建立党组织,传播革命思想,组织群众斗争,并输送一些东乡族青年去陕甘宁边区学习,培养东乡族的革命骨干。
历代反动统治阶级虽曾利用民族矛盾,在东乡地区制造过民族仇杀,但也出现过不少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反动武装、互相保护的动人事迹。1928年,东乡族人民反抗国民军的斗争中,由于国民军的挑拨离间以及暴动部队内部有反动民族上层参加并掌握了领导权,因而引起了民族之间的隔阂,造成裂痕。但劳动人民之间的亲密友谊仍在起着很大作用。锁南坝的东乡族人民在民族残杀中,就曾保护了200余户汉民;红庄的东乡族妇女马撒依,冒着生命危险,把汉族农民杨朝云一家领到自己家里躲起来。暴动失败后,国民军在“清乡”时,不少汉族群众也保护了东乡族人民。
风俗习惯
东乡族是我国十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伊斯兰教对东乡族社会生活有很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东乡地区的清真寺共有595所,拱北70处,道堂9所,教主12人,宗教职业者达2000多人,平均每30户有一寺或拱北,每18.5户供养一个宗教职业者,各种宗教摊派达34种之多,群众的宗教负担比较沉重。
伊斯兰教在东乡地区有老教、新教、新兴教三个派系。在东乡族形成之初,教派比较单一,自明末清初以来,随着伊斯兰教苏菲教团教义的先后传入,逐渐形成教派和门宦。老教是指中国伊斯兰教的四大门宦即哲赫忍耶、虎菲耶、库不忍耶、嘎底忍耶及其各支系小门宦;新教是指清末民初由东乡果园人马万福创建的伊赫瓦尼派(意为兄弟);新兴教是解放初期产生于临夏八坊而传人东乡的教派,又称瓦哈比耶派或色勒夫也,俗称三抬。在东乡族的伊斯兰教中影响较大或由东乡族创建的教派和门宦有库不忍耶、北庄、胡门、大拱北门宦和伊赫瓦尼派。
这些教派、门宦虽在宗教活动仪节和对经典解释方面有一定差别,但本质却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历史上统治阶级却利用这些差别,不断制造民族内部矛盾,挑拨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在新老教派之间和两教派内部以及门宦之间经常进行着激烈斗争,甚至发展到群众械斗。这反映了民族和宗教上层内部的利益冲突,使广大东乡族群众深受其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宗教界人士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内部的分歧。许多宗教人士感动地说:“过去马步芳把我们的胡子刮了拉去当兵,兴新教灭老教,搞得我们民族内部不团结,斗殴仇杀,死人伤财;现在政府主持公道,讲究团结,有事还和我们阿訇商量,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但是也有极少数宗教上层,敌视社会主义,企图保持原来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58年,东乡族人民进行了反对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的斗争,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促进了东乡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东乡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有了保证。
东乡族在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东乡族的服饰衣着大方整洁。古时的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子宽大,袖口上镶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脚管。逢喜庆大事,穿绣花裙子,他们把这种绣花裙子叫“过美”。足登后跟高寸许的绣花鞋,当时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发髻上插饰物,胸前一般都佩带银饰。当时妇女的上衣还流行用各色布缝成数段的假袖,并在假袖各段绣有花边。后来,妇女的服饰逐渐变化。女的一般都戴盖头,分绿、黑、白3种颜色。少女和新媳妇戴绿绸和绿缎子盖头,结婚一两年后的妇女和中年妇女戴黑盖头,老年妇女戴白盖头。衣着都是藏青色或黑蓝色布衣,青年妇女穿红的或绿的,上衣宽大,齐膝盖,大襟在后边,并外加一件齐膝的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
过去,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盒之类的物件。头戴黑、白二色的平顶软帽。中年人和老年人喜穿长袍和“仲白”。“仲白”类似维吾尔族的对襟长服,一般用黑布和灰布缝制,穿用时,要整齐净洁,纽扣系端正。
东乡族主要以小麦、豆子、青稞等面食和洋芋为主食,以牛、羊、鸡、鸭、鱼等为副食,但肉食需经阿訇或品行端正的长辈宰杀,放血后才能吃。忌吃猪、狗、马、驴、骡和凶猛禽兽的肉。不能反手倒水,吃饼子、馒头都要掰开或掰碎后吃,不能吃整的。
本文标题:东乡族详细资料(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27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