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进城集镇自谋职业安置3万人。
2.4.2.4劳务输出安置
有计划有序地组织符合条件的大批生态移民劳务输出到沿海沿江地区安置。
计划劳务输出安置2万人。
2.4.2.5教育培训安置
国家采取适当补助的方式,组织安排符合条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生态移民进入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2-3年的学历培训或技能培训,使其拥有劳动谋生的技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自主择业。
计划教育培训后自谋职业安置1万人。
2.5投资估算
2.5.1投资内容
生态移民投资内容主要有:一是迁入地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费用。即房屋及附属构筑物补助费、搬迁费,移民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二是迁出地生态环境费用,即退耕还林费用,小流域综合治理费用等;三是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费。
2.5.2投资估算及分摊
根据生态移民的基本原则、区域范围(迁出地)、安置地(迁入地)及安置方式,参照《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标准,估算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投资:投资包括迁入地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费用(包括房屋及附属构筑物补助费、生产安置费及搬迁费、基础设施建设费),迁出地生态环境费用(包括退耕还林费用、小流域综合治理费用),非农安置的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费,初步估算总投资为40亿元。
生态移民投资渠道分为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受益地区生态补偿、移民自筹等四个方面。生态移民总投资40亿元,具体分摊为:国家补助65%, 投资26亿元;地方配套20%, 投资8亿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10%, 投资4亿元;移民自筹5%, 投资2亿元。
3 有关对策
3.1 加强政策研究,依法生态移民
国家,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及发改委、移民等部门应加强研究制定生态移民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生态移民土地、房屋交换,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扶持、技术指导、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资金筹措及使用、帮扶政策、移民权益保障等政策,使生态移民依法移民,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3.2 及时规划设计,推进工作实施
国家及省市移民等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编制科学可行的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和分县规划, 明确生态移民的目标任务、安置方式、资金配置、社会配套、政策保障、项目管理等内容,推进生态移民工作顺利实施。必要时生态移民规划可经本级人大审议并监督实施。.3 注意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
三峡库区要采取地方筹措、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农户自筹、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方筹措资金,努力给生态移民户资金支持,确保生态移民的顺利实施。生态移民可与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村人畜饮水、农村新能源建设以及农村道路、通信、收视等“村村通工程”项目等结合起来,将各种与此相关的资源整合使用,推进生态移民工作。
3.4 强化宣传教育,创造舆论环境
一是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广泛普及生态知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生态移民工作,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批评曝光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三是要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及培训,鼓励生态移民自力更生,顺利搬迁安置,勤劳安稳致富。同时,加大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宣传及科技培训的力度,有效扩大生态移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确保搬迁后尽快建立稳定的经济来源,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3.5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职责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库区各级政府成立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态移民总体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协调。领导小组在移民局(水库管理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计划管理、资金监督、政策兑现、技术服务和检查验收等工作。生态移民搬迁实施区县要组织相关部门围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同时,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协调,区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安置到人。区县内安置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跨区县安置及省市外安置的,由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协调,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二是强化管理,明确责任。生态移民要严格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执行,严格资金管理和审计制度;做好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确保生态移民工作效益。三是多方筹措、落实配套资金。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可通过财政筹措、项目整合等方式解决。移民住宅、产业开发等项目的建设,通过自筹、劳务报酬、贷款、亲帮亲、邻帮邻等方式解决。四是为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落实,要求分户建卡,健全移民档案资料。
3.6 科技帮扶发展,促进安稳致富
一是坚持科技引路,抓好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工作,扶持示范户,培养好生态移民致富带头人;二是大力引进农林作物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和管理技术,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和覆膜保温、反季节栽培、无污生产等技术,大力推广绿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精细农业、立体庭院经济等,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合理调整移民农业产业结构,为生态移民安稳致富创造物质条件;三是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围绕龙头企业或大型农产品市场,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迁入地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四是加大中介组织培育力度,重点发展和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努力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五是将生态移民搬迁同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扶持中心城集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及安居乐业。
本文标题:三峡生态移民(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