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兽主要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它的皮和肉都有用,更主要的是它在生物学上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它身上体现了哺乳类和爬行类之间的亲缘关系。
1473针鼹 属哺乳纲,针鼹科。外形象刺猬,长约40—50厘米,体重约2.5—6公斤,体毛杂有短而密的棘刺。嘴长且细直,适于食虫;无齿;舌长达20多厘米,并有粘液。四肢短而有力,前后肢均备利爪,善于发掘蚁巢和掘土穿穴;穴居;体色多为暗黑色,仅头部呈蓝灰色;以白蚁、蚁类和其它虫类为食。针鼹是卵生,生殖期雌兽腹面有一临时育儿袋,待幼体背上长出针刺,一般是6—8周,体长9—10厘米,母兽便将幼仔从育儿袋掏出,断奶后育儿袋随之消失。针鼹寿命比较长,在哺乳动物中是仅次于马、象等动物的“老寿星”之一。
针鼹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和伊里安岛。它和鸭嘴兽同属卵生哺乳动物,是原始单孔的重要成员。哺乳方式也一样,体温较低且不恒定,多变化于25—35℃之间,成体无齿,耳无外耳壳,同鸭嘴兽一样,也是一种奇特的珍兽。
1474袋狼 袋狼,又名袋虎。属哺乳纲袋鼬科。它是有袋动物中食肉的最大一种,也是世界上最稀奇的动物之一。主要产于塔斯马尼亚岛的偏僻丛林中,现已基本灭绝。
袋狼是一种类似狼、虎的有袋动物。它生性比较凶猛,以其它动物为食,个子与狼相差无几。其吻部相当长,嘴巴可张得很大,内有陆生动物中最可怕的颌骨和46颗牙齿。毛棕褐色,身体的后部有横向黑褐色条纹,所以说它似狼类虎。袋狼与狼、虎所不同的是腹部有育儿袋,内生四个乳头,每产2—4个幼仔。袋狼象袋鼠走路一样,用两条后腿跳跃行进。它们营夜行性生活,白天藏于洞穴睡觉,夜晚出来觅食。主食袋鼭、袋鼠、绵羊及其它小动物。
1475 琴尾鸟 动物学名为琴鸟。鸟纲,琴鸟科。为澳大利亚特产。
琴尾鸟体长约84厘米,喙强而直,栖息于密林中,在悬崖峭壁人迹不到的地方筑巢。能飞但多在地面活动,足健善走,以昆虫、蠕虫软体动物和草籽等为食。
琴尾鸟以美丽的外形和维肖维妙地模仿其它鸟类鸣声、锯木声、车辆喇叭声等而博得人们的爱戴。披着一身华丽的羽毛,上体羽毛为暗褐色,喉部和两翼、尾上为暗棕色,尾羽大部分粟色镶有黑绿色。雄鸟更为引人。雄鸟尾部外侧长有一对长达70厘米的尾羽,外翎很窄,内翔极宽,端部向左右弯曲如弓,形状恰似古代七弦竖琴,因此得名。
1476鸸鹋 鸟纲,鸸鹋科。是澳大利亚特产鸟类之一。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左边是一只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
鸸鹋形似鸵鸟,高约1.5米,体重50—60公斤,较非洲鸵鸟小,又比美洲鸵鸟大,故又名“澳洲鸵鸟”。它的翅膀已退化,不能飞翔,足具三趾,善于奔跑。鸸鹋头部羽毛稀少,呈暗棕色,头侧和颈部裸出。颈下茸毛较多。
鸸鹋常4—6只一起群居生活,活动在草原和沙漠地区,以植物为食。一雄多雌,筑巢、孵卵、育雌都由雄鸟担任。雌鸟产卵7—16个,卵较大,长14厘米,每个卵重约600克左右,几乎相当于普通鸡蛋的13倍。鸸鹋孵卵期为50天,雄鸟可在50天内不进食。其肉可食,毛、皮可用。现在鸸鹋在澳大利亚得到严格的保护。
1477小袋熊 哺乳纲,袋熊科。袋熊一般体长为70—120厘米(包括短尾),重体15—27公斤,躯体肥壮,四肢短粗,皮毛粗糙,真有一些“小熊”的相貌。其实袋熊和熊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袋熊的育儿袋是朝后开的,这样可以避免掘洞时沙土进去。小袋熊一般在五六月出生,每产一仔,幼仔在袋中一直呆半年左右。此种动物是纯粹的食草动物,主要以草类、灌木根,树皮、树叶等为食。它们是昼伏夜出的地栖动物。
1478澳大利亚鸵鸟 即鸸鹋。
1479斑马 是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特有的马科动物。体高1.3米。毛色多淡黄,全身有黑色横纹,故名斑马。斑马形态似马,但鬣毛刚硬。喜群栖,善奔跑,在季节转换期有大规模迁徙现象。
1480狮 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常栖息于树林稀少的沙地平原。狮通常在夜间活动。雄狮体魄雄壮,体长有3米,头大脸阔,从头到颈长有很长的鬣毛。雌体较小,头颈无鬣。狮全身多黄褐色或暗褐色毛,尾端有长的毛丛。狮2.5—3年成熟。肉可食,皮可制革。
1481鳄鱼 是一种较大的爬行动物,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水中,头扁平,吻一般较大,鼻孔开于吻端背面。躯干扁平,上有角质鳞,鳞下有真皮形成的骨板。尾长而侧扁。四肢短;前肢五趾,后肢四趾,趾间有蹼,便于爬行、游泳。分布在印度至马来半岛,甚至到澳大利亚北部海岸、海湾的叫做湾鳄(性凶猛);分布在非洲尼罗河上游的,叫做非洲鳄;还有主食鱼类的印度鳄及鼍科的扬子鳄及美洲鳄。鳄在各个分布区形成特殊的地区种。
1482长颈鹿 产于非洲热带草原。属长颈鹿科,我国的珍贵动物之一,长颈鹿因颈长而得名。雄体高约6米,四肢细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雌雄都有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于远瞩。遍体具棕黄色网状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长颈鹿以植物叶子为食。奔跑很快。
1483猩猩 产于亚洲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中。属猩猩科。身高达1.4米。前肢特长。头尖,吻突出,眼和耳都小,鼻平,口大,犬齿发达。毛长,全身红褐色。树栖,能筑巢,昼间活动。主要吃果实。在地上能直立行走,姿态拙笨,且须前肢帮助。
1484狒狒 哺乳纲,猴科。分布于非洲热带草原和亚洲阿拉伯半岛。
狒狒外形很象狗,但眉骨很高,两眼深陷;鼻间隔窄,鼻孔向前;面部呈肉色,光滑无毛;臀部为鲜红色,手和脚为黑色;吻部雄长雌短;尾短无缠绕性;体毛为灰褐色,相当粗糙。狒狒体形雄大雌小相差悬殊,雄体长70—75厘米,尾细,长约25厘米雌体甚小,四肢粗壮,适于地面上奔走。雄体自头部两侧主肩部分披长毛,状若蓑衣,故又名“蓑狒”。
狒狒一般栖居于半沙漠地带树林稀少的石山上,往往以上百只以上的“大集体”群居。狒狒的食物多种多样,杂食野生植物、鸟卵、幼鸟、昆虫和小型爬行类动物,有时也能危害农作物。
1485鹦鹉 俗称“鹦哥”。鸟纲,鹦鹉科。鹦鹉经训练后,能学人语,人类对它很珍爱,千百年来作为玩赏动物饲养。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生物(1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