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青弋江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长江下游的南岸支流。上游舒溪发源于皖南黟县西北的九华山、黄山之间,向东北流去,在泾县附近接纳支流徽水后称青弋江,继而北流经芜湖(湾址)县,于芜湖市注入长江。
1944 淠河 位于安徽省西部,是淮河的支流。它发源于安徽岳西县大别山东段北麓,逶迤向北,流经霍山县、六安县、再向北成为霍丘与寿阳的界河,在寿县的正阳关注入淮河,长248公里。由于淠河上游大别山区,汛期山洪大,下游宣泄不畅,过去常常成灾。为减少汛期间上游洪水迅速下泄,在淠河上游修建了佛子岭等水库,同时拦蓄洪水,并可以进行发电和灌溉。
1945史河 位于安徽省西部,是淮河的支流。它发源于皖、鄂边境的大别山区,向北流经河南省固始县蒋家集汇入灌河,至三河尖注入淮河,长211公里。为减少汛期上游洪水迅速下泄,于1956年在上游建成梅山水库,用以拦蓄洪水和进行发电、灌溉。
1946钱塘江 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上游叫常山港,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青芝埭尖,向东北流到杭州市的闸口注入杭州湾。全长41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在浙江省境内约3.5万平方公里。干流自衢州至兰溪间称信安江(又叫衢江)兰溪至梅城间称兰江;在梅城到桐庐之间称桐江;桐庐至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至闸口一段,河道曲折如“之”字,又称之江。广义的钱塘江,是指整个干流。狭义的钱塘江,是指闸口以下的一小段。钱塘江平均流量为l.484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为431.4亿立方米。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江流域基本上属于山区,干支流许多河段落差较大,水量丰沛,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对煤炭资源贫乏的浙江省发展水电意义更大。1947浙江见“钱塘江”。1948富春江位于浙江省中部,是钱塘江桐庐至萧山县浦阳江的闻家堰河段的别称。富春江两岸的山岭多为古生代沉积岩,褶皱断裂带发育,谷地开阔,江面展宽,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缓,沙洲、边滩多见。沿岸河漫滩平原继续延伸,其间点缀着一些低山、丘陵,这里山清水秀,苍翠欲滴,自然景色千变万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1949新安江 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钱塘江的最大支流。新安江发源于皖南祁门、休宁两县境内的黄山南麓,东南流入浙江省,在建德县的梅城与钱塘江干流会合,全长293公里,流域面积11,640平方公里。新安江流经多雨的山地丘陵区,坡降大,水流急,自安徽省的屯溪至浙江的铜官峡,天然落差达100米,沿江多峡谷险滩,有建大型水库的优越条件。
解放后,于1957年开始,在铜官峡附近修建了一个面积为58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8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和装机容量为62万千瓦的水电站。新安江水库的兴建,改善了大坝上游的航道,减轻了下游的洪水危害,并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淡水鱼等水产资源。新安江电站已于1960年4月开始输电,大大支援了有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1950 甬江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发源于四明山北麓,上游为奉化江向东北流到奉化县的江口,以下称为鄞江,到宁波与从西北方向流来的姚江汇合,始称甬江,在镇海入海,长达106公里。
1951瓯江 位于浙江省南部,为省内第二大河。瓯江的上游叫龙泉溪,发源于浙、闽边境的洞宫山西北,向东北方向流动,经龙泉县至大港头有支流松阳溪汇入,到丽水县附近又有支流好溪汇入折向东南称为大溪,流至青田县的石溪纳入支流小溪后始称瓯江,经温州市注入温州湾汇入东海,长达376公里,流域面积1.79万方平公里。瓯江上、中游流经山区,水急滩多,水力资源丰富。
1952闽江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区,向东南流入东海。干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省面积的一半。
南平以上为上游。上游的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和沙溪,蜿蜒于五夷山和戴云山两大山脉之间,水系发达,流域面积约占整个闽江流域面积的70%。这部分流域的范围,正处在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的东南坡,迎着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形成大量的地形雨,是福建省降水最多的地区,径流丰富。上游各支流水量很大,占闽江总水量的75%。闽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发育,因而河水的含沙量比中、下游小得多。三大支流的发源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但是到南平陡降至80米以下。上游多险滩,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行,而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南平至水口为中游,又称剑溪,主要支流有尤溪和古田溪。这一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以上升运动为主,河流下切作用湿著,形成许多峡谷。雨季,上游各支流河水同时涌向南平,而南平以下河谷较窄,造成河水猛涨。冬季枯水期,水位显著下降。这样,中游成为闽江水位年较差最大的河段。
水口以下为下游,主要支流有大樟溪。下游由于河床比降小,河水流速减缓,沉积作用强,多河漫滩型河谷。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洪水时容易泛滥成灾。
由于闽江水量和河床比降都比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上游河段,在地形上,河谷盆地与狭窄河谷相间排列,有利于高坝的建筑;在水文上,河水含沙量少,不易淤塞。这些都是建设水电站的良好条件。在支流古田溪建有较大规模的古田溪水电站和其他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
1953 富屯溪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系闽江上游的中源支流。富屯溪发源于闽西北的武夷山地,向东南流经光泽、邵武,在顺昌县有支流金溪汇入,到沙溪口与沙溪汇合,流至南平市同建溪合流称为闽江,长达255公里。富屯溪源地海拔千米以上,流至南平市,海拔降至70米,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沿途险滩星罗棋布,加之水量大,故富屯溪的水力资源丰富。
1954建溪 位于福建省北部,为闽江上游的北源支流。建溪上游有三条支流:南浦溪、崇阳溪和松溪。南浦溪、崇阳溪均发源于闽西北山地自北向南流至建阳县东南的丰乐附近两溪汇合后流向建瓯;松溪上源出自浙江南部百山祖,自东北向西南流去,经松溪县在建瓯与南浦溪、崇阳溪两溪的合流相汇,始称建溪。自北南流于南平市附近汇入闽江。建溪长达296公里。
建溪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广阔,水量丰富,因流域内植被茂密,河水含砂量小。从源地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流至海拔仅70米的南平市,故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沿途上下险滩有三十六个之多,水力资源蕴藏极为丰富。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河流(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1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