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德国知名学者威廉·冯·洪堡曾经说过:“每种语言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但是多种语言共存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据语言学家推算,公元前地球上曾有12000种语言存在,公元元年时降为10000种,到15世纪时减少到9000种,而如今只有6820种左右。有专家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据专家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语言,在21世纪将超过一半消亡;200年后,90%以上的语言将不复存在。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上,印度共有196种语言濒临灭绝,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濒危语言数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图上列出了2474种语言的名称、濒危程度和使用地区,其中有230种语言自1950年起已经消失。在母语遗失方面,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人的语言遗产中,有95%已消失殆尽——在殖民运动之前,澳大利亚大概有250种语言,加上方言,共有700多种,如今却只剩下不到50种。
中国虽然不在全球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是至少也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和西南边境地区列为中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据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介绍,有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完全失去交际功能的状态,如满语、畲语、赫哲语、塔塔尔语等;有20%的语言已经濒危,如怒语、仡佬语、普米语、基诺语等;40%的语言已经显露濒危迹象或正在走向濒危。比如,云南的子君语也只有十几个老年人会说;这些老年人辞世之时,也将是子君语退出历史舞台之日;子君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的“极度濒危”语言之一。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但是却值得所有人关注。保护民族语言和抢救濒危语言就是为了保护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各民族成员的平等权利。这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一些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全球化、工业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有关部门、机构以及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弱势的民族语言和抢救濒临灭绝的民族语言。这样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本文标题:人类语言-值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15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