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

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

时间:2015-10-02 17:3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大、中、小城市和镇各司其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相互代替。每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都是不同规模的城镇相互结合的网络。每一座城镇的规模都反映腹地范围的需要。

客观上需要出现一座大城市的地方,城市的规模不会停留在小城市阶段,一些四五千万人口的省级单位,发展商品经济以后,必须要一座百万人口级的中心城市来带动。

在工业化过程中,按城市群体计算,大城市发展最快,比总人口增长速度快,比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也快。主要原因是中小城市升级,不断升为大城市,大城市数目增加。同时,大城市的规模也在扩大,出现500万人口,甚至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城市达到100万人口规模。1850年有3座100万人口级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的6%;1900年100万人口级城市增加到16座,占城市总人口的13.9%;1950年达到115座,占城市总人口36%;1980年达到234座,占城市总人口40%,全世界平均每8个人中有一人住在大城市。从1900年到1980年,世界大城市人口增加速度等于总人口增加速度3倍,等于城市人口增加速度1.5倍。1949年我国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沈阳5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2000年已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40座。

大城市的经济效益一般高于中小城市。我国历年公布的城市人均工业总产值等指标,20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高于其他级别城市。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的效率越高。大城市集中全国文化、艺术、科技队伍的精英,是全国文化的心脏。我国2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大学生平均指标等于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6倍,万人医生数是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2倍。

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化和逆中心化。首先是高速公路网和小汽车的普及,职工在一小时以内可以到50千米左右的半径内上班。其次是电讯和计算机网络发展,减少了人们面对面洽谈事物的必要性。此外,休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缩短,工业生产的小型化、轻型化、自动化,城市中心土地价格上升,环境管理严格等也促进大城市郊区化和逆中心化作用。大城市的郊区化和逆中心化是大城市发展形态的改变,是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统计习惯上将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称为特大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城市称为大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城市称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城市称为小城市。2000年的统计,我国各级规模的城市基本上处在有序排列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数为40座(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13个,100万~200万人口的27个),占城镇总人口的1/4左右;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数53个;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数218个;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数352个。1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县辖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1/4左右。


  本文标题: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96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96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