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骏河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这一狭长地带成为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这一地带占全国面积的20%,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人口和9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本全国共有10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拥有全国工业产值的71.9%,钢铁工业产值的81%,化学工业产值的79.3%。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与日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曾使日本大大节省了能源资源的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分散化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此外,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本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以东京为中心,关东平原为腹地,包括东京、横滨以及川崎、千叶、横须贺等大中城市在内的日本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以机械(汽车、精密机床、电子产品等)、钢铁、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近年来,特别是在东京,为保护首都环境,工业部门结构有所变化,印刷出版业、电器仪表等部门发展迅速,冶金、化工等部门或外迁或改建,比重不断下降。该工业区印刷设备已占全国70%~80%,电器仪表占全国2/3。
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户、京都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综合工业区,成为日本第二大工业区。
名古屋(中京)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工业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结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造船、钢铁、石油化工等。纺织、陶器、木制品等轻纺工业传统部门,在日本仍占重要地位。
北九州工业区,以北九州市为中心。这里曾是日本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战后地位下降,但钢铁、化工在全国仍有一定地位。
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是日本新兴起的工业区,是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地带,具有港湾优良、便于填海造陆、地质基础坚固、少台风影响等有利条件。这个工业带的福山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达1 600万吨左右。该工业带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北九州工业区。
近年来,日本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
1997 |
1998 |
1999 |
粗钢(万吨) |
10454 |
9354 |
9419 |
轿车(万辆) |
849.1 |
815.6 |
810.0 |
造船(万吨) |
933.8 |
938.7 |
1061.8 |
彩电(万台) |
667.2 |
556.9 |
347.7 |
录相机(万台) |
962.8 |
985.9 |
701.2 |
发电量(亿千瓦时) |
9049.4 |
9091.5 |
9210.6 |
手机(万台) |
3405.9 |
3856.4 |
4835.9 |
半导体(亿日元) |
9407.4 |
7085.2 |
7288.7 |
本文标题:日本的工业分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75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