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教学中的实践来谈一谈。
一、课程的导入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至关重要,它是能否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的一环。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造情景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易于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上启下,巧布疑阵 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新课导入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同时巧设疑问、启迪思考、激发兴趣,形成高潮。如讲解俄罗斯可以样来引入:挂世界政区图,提问学生:“亚洲和欧洲已经讲过哪些地区?”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指出哪些地区还没有学?这样来引入俄罗斯的讲解,同时也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俄罗斯国地面积的辽阔。
2.联系实际,时事导入 这种方法是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入主题。如1999年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全国上下举国欢腾,而刚过完国庆,我国的春城哈尔滨就开始下雪,报纸上刊载的标题是“看完烟花又见雪花”,而这之后不久我就讲到中国气候这一章,于是我就用这一时事来引入对气候的讲解,学生不仅兴致勃勃,还对我国幅员之辽阔感到自豪。
3.巧用诗歌,创设意境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气势宏伟,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因而恰当地使用诗歌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如讲初中地理第三册“黄河”一节时,我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诗来引入对黄河的源头、流域,入海处的讲授,从而开始对黄河这一节的讲授。
4.引用故事,妙趣横生 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作新课的导语,趣味横生很受学生欢迎。如讲“季风气候”时,如学习《黄河》一节时,当讲完“母亲河的奉献”后,来一段巧妙的过渡:“黄河给我们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能、带来了灌溉之利,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但是也有说黄河是一条“害河”(稍作停顿再讲)。因为,历史上它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两岸的人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放两分钟的黄河决口、泛滥的录像),至今黄河为害的根源仍在,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为什么历史上黄河经常决口、泛滥?新中国对黄河是怎样治理的?这些问题我们下次再讲。
二、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因此在组成教学的各个动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气氛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外,还有情感的对流。教学活动就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对流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进行并完成的。情感的渗透对认知目标的实现起着催化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任何情绪都会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出现某种心理反应,教师的关怀、期望、信任等情感信号对学生就有着激励、督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激情主要是通过语言、表情、举止、态度等有声的、无声的、有形的、无形的方式传播给学生,并产生相应的效果。如利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来引入季风的讲授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情感,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语调,再配以适当的身体语言,将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以问题引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以这样的方式来讲课风趣幽默,学生的兴趣来了,教师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又如在讲授黄河一节时,黄河的含沙量很大,给黄河沿岸的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灾难。教师可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如今的黄河一碗水、半碗泥,这流走的不是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细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对转折的连词加以重音,对于划线的词语拖长音,这样再讲授黄河的治理开发,学生就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本文标题:浅议如何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11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