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作文指导
当前位置: > 作文大全 > 作文指导 > 作文技巧点拨12--过渡照应的技巧1

作文技巧点拨12--过渡照应的技巧1

时间:2013-05-21 13: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作文技巧点拨12--过渡、照应的技巧
要义解读
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大,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文章结构才是完整的。
技巧点拨
先说过渡。就如行路,写作文也有个铺路搭桥的问题,那就是文章的过渡。安排好过渡,读者就思路顺畅,在读了上一段落或层次后,对下一段落或层次的接受就不至于感到突然。凡思路转换、叙述更迭、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段落之间,要用过渡词语、过渡句子或过渡段落承上启下。
一、过渡的方法和技巧
1.用表明次第的词
如“第—、第二、其一、其二、首先、其次”或用关联词“但是”“而且”“因此”等过渡。
如2008年福建卷一考生作文《给父亲的情书》,文章是作者自己灵魂的独白,文章语言诙谐。如开篇“前生的情人”“喝了孟婆汤”“走上奈何桥”,大胆、天真、纯情、孩子般撒娇的语言,写得真切动人。正文三段将父亲与母亲在对待“我”的学习态度上加以对比,突出了父亲与世俗不同的爱,文章用“年幼的我”“上了初中的我”“现在的我”“来生”等词语巧妙过渡,展现出层次性。
2.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
如2008年天津卷一考生作文《人之常情》,文章从常情的思念入手探讨生命的意义,从几个角度引发对人之常情的探索。用“常情的思念是美丽的,但一定要有距离”“常情的思念是痛苦的,但必须是曾经给予”“常情的思念是珍贵的,但可能会付出代价”几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把司空见惯的人之常情写得很动人。
3.用—个自然段过渡
如2008年重庆卷一考生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游走在生活里,我们都是跋涉不辍的旅人:前方有我们为之心怡的归宿,身后亦是一片花草葱茏的往昔。而最好的姿态莫过于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又让过往似云一样自然而散;唯有如斯,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撑一把油纸伞,手扶被岁月无情斑驳得破碎不堪的城墙,我于青苔满径中寻找他的痕迹。直至江南的烟雨濛濛模糊了双眼,我似是见他自杨柳依依中款款走来,神情自若。
论诗情、才情,他足以令后人仰望;况他有忠君报国之心,又有远大的抱负,断是想破脑袋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他成为一朝将相。
可生活并不是一汪平静得泛不起丝毫涟漪的水。它是那自然中一股奔流不息的泉,注定有那么一些浪花被遗落,或天涯,或海角。
乌台诗案,彻底粉碎了他的梦。从此不得志,自此流离。他不悲亦不恼,默然承受不公与不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较完整地呈现了苏轼的人生经历,通过他的生活传达着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观,即达观待世,自然为人,我们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借古人古事来表达今人的观点,是文化散文的典型写法。全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第四段巧用过渡,引出苏轼坎坷的一生。
二、照应的方法和技巧
1.照应题目
如2008年天津卷一考生作文《人之常情——“好好活着”》
文章以小标题统领全文,以排比段开头增强气势,以“5•12”地震为题材,将人之常情与“活着真好”连接起来,引出话题,又扣住了题目,给文章写作定了位,将抽象的题目具体化。主体部分,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揭示“活着真好”的内涵,一唱三叹,反复照应小标题:先写非常时期悟出“活着”的生命意义,再写平常时期自己不能懂得“活着真好”这份人之常情的真正含义,形成对比,揭示“活着真好”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活着”的信仰已不是满足肉体的衣食所需、物欲享受,而是战胜悲哀,走出落寂的挑战,上升到哲理、人生探求,使文章主题深刻、高远。结尾问中有答的余味又为文章增添了一笔精彩,把成熟之后的思考表现为将付诸行动的誓言,尤其是“好好地”寓意深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作文技巧点拨12--过渡照应的技巧1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作文技巧点拨12--过渡照应的技巧1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