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11世纪至13世纪(公元1038——1227年)我国北部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国力最强时占有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一直与宋、辽、金、鼎足峙立。其开国君主李元昊和亲信广惠王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文12卷,广泛流行。西夏文为方块形,很工整,字的结构与汉字有相似之处,分草、隶、篆书。此种方字我国家北方广大的区域里使用了两个多世纪。公元夏第四个国王崇宗李乾顺于天祜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重修护国寺感应塔后,用西夏文和汉文纪其事而勒石立碑,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
西夏碑碑身高2.5米,宽0.9米,厚o.3米。两面刻文。一面刻西夏文,以篆 字题名"救感应塔之碑铭",正文楷书,计28行,每行65字。另一面刻汉文,小篆题名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为汉字楷书,计26行,每行70字。碑 文四周有线刻卷草纹。碑头题名两侧各有一身线刻伎乐菩萨,作翩翩起舞状。题 名上端刻云头宝盖。
西夏碑文通篇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大意是:凉州护国寺内有一座7层的佛塔,是阿育王以"奉安舍利"而建的8万4干座佛塔中的一座,后来因年久失修 面毁坏。至前凉(公元314-376年)时,张轨修宫殿正在此塔旧址之上。到张天锡时宫中屋现"灵端",张天锡即毁宫复塔。至西夏占领凉州、该塔仍完好无损,而且 "灵应"更多。天祜民安三年(公元1092年)冬,凉州发生大地震,塔身倾斜后又恢复原状。为了旌表佛塔的"灵应",西夏皇太后和皇帝祟宗李乾顺诏命重修此塔。 天祜民安五年竣工后,遂立碑纪功,颂扬佛的灵应和西夏统治者的功德。
重修护国寺感应培碑的发现,引起了金石研究者以及西夏史研究者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它不但是汉文化的珍贵遗产,亦是西夏民族不可多得的艺术史料珍品。碑文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对研究西夏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部西夏文与汉文相对照的珍贵的"字典",对研究西夏文这一 古老失传的民族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西安碑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书库",那么西夏碑则是未被石书库收藏的一部"珍藏善本"。
本文标题: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zgly/gansu/6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zgly/gansu/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