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应对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形成了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建设良好工作格局,极大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点的反腐倡廉工作路子。
一、抓领导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市委常委会年初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常委会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人大、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反腐倡廉建设重要事项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在安排部署重大工作、召开重要会议、开展督促检查过程中,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强调党风廉政建设。
二、抓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职,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的领导合力和工作合力。围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构建了纪检监察、宣传、文化、党校等部门和新闻舆论单位齐抓共管的“大宣教”工作机制;围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成立了由相关执纪执法部门组成的反腐败协调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由相关涉农执纪执法单位组成的市、县、乡三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成立了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组成的纠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保障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抓融入
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建设的共识,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重点、措施和方法上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和领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教育上,着力构建“大宣教”工作格局,主动融入全市宣传教育总体规划;在制度上,着力构建制度防范体系,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制度创新;在监督上,着力构建“大督查”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实行大交办、大督办、大催办、大查办;在改革上,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司法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
四、抓教育
坚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唱响一个主题、畅通六个渠道、搭建十个平台”的工作思路,即唱响“珠源清风”这个主题,畅通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等六个渠道,搭建课堂教学、报刊传播、电视传播、电台传播、网络传播、廉政短信、舞台演出、社会教育、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等十个平台。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带头到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作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宣讲,引导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反腐倡廉责任,自觉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支持纪检监察工作。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省纪委监察局警示教育基地、农村党员干部到富源县中安监狱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图片展,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安全防线。今年,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电台、《日报》社、广播电台、珠江网站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协商共计,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全市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规划,实现步调一致、资源共享、业绩共创。与《纪检监察》杂志和《日报》等报刊杂志协同配合,刊载10余个专题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报道。新编花灯历史剧《草鞋县令》在宣教工作大融入的背景下,获得全省新剧目展演金奖。
五、抓制度
抓住腐败多发易发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体系,依靠制度改革创新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干部管理、预防腐败发生。特别是针对案件查办发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共建立各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50余个,其中软环境制度11个,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近20个,近期还即将出台绿化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其5个配套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仅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前置审计制度一项,去年11月—今年9月,共节约政府性投资*亿元。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便民、利民、廉洁、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即:市、县成立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设立为民服务中心,村民委员会设立村级代办点。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积极作用。建立和落实涉企检查、涉企处罚、招商引资项目否决报备三项制度,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建立科学发展观县
(市)区综合考核奖惩制度,把全市四十多个责任制整合为一个责任制,实行千分制考核,防止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在市、县两级实行社会评价部门制度,社会满意度达不到60%的对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就地免职,达不到70%的进行通报批评、给予黄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