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文地理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文地理概论 > 产业分布的条件

产业分布的条件

时间:2011-04-12 05:4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产业分布的条件

产业分布条件是指影响产业分布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件、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任何地区产业分布特点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都受这些条件制约,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产业分布。但是,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并不是单项因素个别起作用,而是诸条件因素共同作用于产业分布;而且各个条件因素对不同的产业分布所起的作用又是不一样的,有的起主要作用,有的起次要作用。如有的地区是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起主导作用,其它条件起次要作用;另外的地区可能以位置与交通条件起主导作用,别的条件为次要因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用的主次可以相互转化。诸条件因素对一个地区的作用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产业分布的条件的分析,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研究诸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和作用。

经济地理学从产生时起,就十分关注产业分布形成和发展的各项条件。各个产业部门对这些条件有不同的要求,这些条件本身在地区分布上也有很大差异,因而,同一产业部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只有全面、深入、综合地研究这些条件,因地制宜地分布不同产业,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注意克服不利条件,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工,以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对产业分布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包括四大圈层——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以及由它们有机结合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中目前尚不能利用的部分如地震、山崩、泥石流等不属于自然资源范围。一般说,自然条件有较广的含义,它包括自然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日益扩大、加深其在自然界的活动范围,从自然界中不断地获取日益丰富的物质和能量。因此,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所包括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变更的。如空气是人类生活必需的自然物,过去一般不把它列入自然资源范围。今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新鲜的空气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往往由于侧重点及研究内容的不同,对条件与资源的理解也不一样。如水对工业分布是重要条件,但对农业分布则是重要资源;土地对农业是重要资源,但对工业和城市则是重要条件。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产业分布形成和发展中经常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内容生产力就是人们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劳动力、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它们与大自然都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供采掘的地下矿藏,天然水域中供捕捞的鱼类,也包括经过人们加工过的原材料,自然物的加工产品,如棉纱、钢材等。随着生产工具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对象的具体内容会不断扩大,但是自然资源始终是劳动对象的主体,即是说,所有的劳动对象都是自然资源或对自然资源加工后而形成的产品。同时,所有生产工具,不管是原始的,还是现代化的,又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经过加工而制造出来的,掌握生产工具的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人类又通过生产工具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工具不同,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不同,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生产的具体内容和部门及生产所在的具体地点和地区,也就都有着相应的差别。生产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更高级方向发展,从而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愈来愈大,所能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也就愈来愈多,生产的具体内容和部门也就愈来愈丰富、复杂,从而生产在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的变化也就愈来愈大。

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然条件,产业分布同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然条件。虽然,有些劳动对象可能是当地的自然资源,有些可能是运来的经过加工的和未加工的外地资源,但是归根结底离不开直接的与间接的自然资源,就此意义来说,生产分布也就是对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进行加工的产业分布。

(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产业分布的自然物质基础人类活动与任何事物一样,是有条件的。社会物质生产离不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自然资源。没有自然条件,尤其是没有自然资源,那将是“无米之炊”,根本无法进行社会物质生产。举例来说,没有油田,采不出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足够的积温、营养,作物无法成熟。人类劳动和自然资源共同构成生产力,共同构成社会财富的源泉。即使是精神生产,也离不开自然物。精神生产要用纸张、笔墨来记述,要用印刷、电影、电视、广播等现代技术来传播。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和产业分布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最早的产业分布,完全是以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主要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为基础的,根据不同的农业自然条件与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分布。产业革命初期,近代工业主要接近煤铁资源产地,随着加工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些工厂企业远离了燃料、原材料产地,而接近消费区和交通枢纽。但是,它所使用的燃料、原料也都是其他地区的工业自然资源。近代的农业仍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局限。可见,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直接的或间接的)始终是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进入新的智能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直接依赖程度可能有所减弱,将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能源和新材料,对能源和工业资源的利用会不断加强,也会使生产更远离燃料地和原料地成为可能。但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脱离不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它仍然是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所以,产业分布一定要以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可能性为前提。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例如,过去我国曾在天然气不足的地方,建设大型天然气田,修建大口径输气管线。结果,投入大量资金,引进设备,修桥铺路,沿管线兴建消费天然气的企业,最终因为资源不足而不得不下马,造成惊人的浪费。“文化大革命”期间,江西省在不适宜种甘蔗的红壤丘陵区砍了4万尾马尾松,开拓蔗园,建设“东亚第一糖厂”。结果,甘蔗长不好,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群众失去薪炭林,工人发不出工资。自然条件不落实就拍板定案,这是我国解放后经济建设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产业分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不同产业部门有不同影响

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第一产业的地域分布。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采矿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等。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直接自然资源,各种资源产地及分布地域,也是相应的第一产业分布的地方。目前,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单项物资,如石油、咖啡、可可、烟叶、茶叶等大都是这些部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地有强烈的地域限制。很明显,没有铁矿石,就不可能有采铁业;没有水力资源,就不可能建水电站,在没有相应的农业自然条件的地方也难以发展相应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自然资源地域,会发展成为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能源产地、原材料产地和农业生产地域。如内蒙古煤田、山西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优越,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吉林省的通化、浑江地区的煤、铁产地只具有中等规模,吉林油田只有中小规模,两者只具有省内意义。

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间接影响第二产业的地域分布。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利用的部门,因此,第二产业一般与自然条件并不发生直接关系,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一产业而发挥作用的。如重工业中的原材料工业、重型机械以及以农业原料为主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它们多半分布在工业自然资源基地和农业自然资源较优越的地域。如辽宁中部地区丰富的铁矿石和相当规模的煤炭资源,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和煤化学工业等部门的分布;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的农业自然资源优越,除直接影响农业部门外,间接影响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和轻工业的分布。

③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第三产业分布影响较小。上述各项分析是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总体上进行分析的,实际上,不同产业部门对同一自然因子的要求侧重点有差异。如一块土地用于耕作时,主要考虑它的肥力,用于建筑时,主要考虑它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每一个自然因子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的影响也有差异。如加工工业分布尽管不与自然条件发生直接关系,但工厂厂址的地形、面积、工业用水等也离不开自然条件,有些地区还深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如在我国西南高山峡谷的渡口地区,很难找到面积超过3平方千米的平坦地方,这就限制了攀枝花钢铁厂的发展规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要建设工厂,水源就是重要限制条件,因此这里的工业一般都布局在河流附近或地下水丰富的地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一般对第三产业分布影响较小,但有些自然条件仍然发挥一定的作用,如航海业受风暴、冰冻等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阳光明媚的气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可见,自然条件与各产业部门之间关系很密切,同时又是很复杂的。

(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某些部门的发展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气候、土壤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根据计算,我国主要农业区每亩耕地能量的投入产出效率相差1倍。草场的经济价值差别也很大,根据西藏拉萨河流域调查,河漫滩、沟谷低地草甸每亩产草600—1000斤,每3亩草场可以养一只羊;高山坡地草原每亩产草60—80斤,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每40—50亩草场才能养一只羊。采矿业中,由于各地具体的地质条件不同,它们对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有重大的影响。贫铁矿含铁量30%左右,采出后要经过选矿才能入炉。选出的人造富矿的成本比天然富矿高4—5倍。铜矿品位相差更大,富矿含铜10%以上,贫矿含铜只有0.5%。建国30年来,我国大型煤井建设周期不断延长。原因之一是平均井深逐年增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煤矿平均井深不到200米,建设周期3年半;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煤矿平均井深超过400米,建设周期达6年。由于资源条件的差别,前苏联东西伯利亚坎斯科-阿钦斯基煤田的吨煤投资相当于顿巴斯煤田的1/7,相当于莫斯科近郊煤田的1/3,在东西伯利亚开发水电每千瓦的投资相当于欧洲部分的1/2到1/3。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产业合理分布的基本要求,因此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际上也是对各部门生产分布的影响。原料、燃料生产部门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不可分离;对于加工工业部门来说,一般是单位产品成本中原料、燃料成本占的比重越大,它们的分布受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影响就越大,同时在分布上受原料地、燃料地吸引的倾向也越明显。

3.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于生产的地理差异的影响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地理差异是生产地理差异的自然基础。例如波斯湾石油沉积盆地面积不过100万平方千米,石油蕴藏量却超过其他所有地区的总和。全世界87%的煤炭分布在前苏联、美、中3国;80%以上的稀土集中在中国;77%的铬、65%的铂族和钒以及50%的黄金分布在南非……自然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平衡构成了世界范围内产业分布格局的自然物质基础,直接影响世界劳动地域分工,进而影响世界范围的大宗物资流量和流向。以我国为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对全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劳动地域分工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我国东半壁有利的农业自然条件,自北向南的杂粮、麦棉、稻棉、亚热带与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带;西半壁的草场资源;东北、东南、西南的森林资源;东北、华北、西北的油田;南方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及磷矿,以及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华北、西北的煤矿;西南、中南和西北的水能资源等等,构成了我国产业分布格局的自然物质基础,我国各地区劳动地域分工和大宗物资流量、流向,无不受到上述分布格局的强烈影响。
  本文标题:产业分布的条件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wen/2700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wen/27000.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人文地理概论:产业分布的条件(1)
欢迎你对产业分布的条件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产业分布的条件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