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处处有警惕的眼睛
夜阑人静时,伴着甜甜的鼻息声,你进入了梦乡;白天,你兴味盎然地走在行人如织的大街上。你可知道,此时此刻,从地上到半空中乃至太空中都有一双双不知“疲倦”的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地球大气的一举一动,时刻防备它搞一幕幕“恶作剧”,给地球人类造成伤害。
地面观测网由各地地面气象站、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塔等组成。
(1)地面气象站:
地面气象站有气象观测员连续不断地对天气进行观测。他们用眼睛观测各种气象要素,如云量、能见度、雨量、风向、风速等。一般地说,这只能得到估算的数据参数,经验很重要。此外,他们还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测量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在这里,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湿度常用相对湿度、水汽压或露点湿度来表示。气压计算单位是百帕。风向用方位来表示,风速要在10米高的风杆上测量,其单位是米/秒。地面气象站观测项目很多,雨量、蒸发量、日照量、地温、积雪、太阳辐射等都应包括在里面。要强调的是,地面气象站的观测方法很统一,它们都要参照联合国气象组织和国家气象局制定的《观测规范》。观测的仪器性能、规格和计量单位也要符合国际标准。不用多的解释,大家已经明白,这无非是想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以便于比较。
(2)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就是没有人工操作、完全由仪器自己完成测定地面各气象要
素的全自动气象站。它们常常被安置在高山、海洋、沙漠、高原上。由于地
球表面面积广大,人力物力有限,建设地面气象站的数目不可能很多,自动
气象站弥补了地面气象站的不足。
自动气象站发展到现在已有三代。第一代研制于本世纪
50年代末,当时
它只能测量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降水等少数几个要素。60年代
中期,由于半导体元件和脉冲数字电路的普及,第二代自动气象站产生。它
的感应元件能观测云高、降水、辐射总量、雷暴等。但是这种气象站不能自
动处理观测资料。70年代后,自动气象站已发展到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和卫
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自动气象站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
目前,全世界投入运行的自动气象站有几千台。有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自
动气象站网系统,称之为自动气象遥测系统。这种系统由中心站和野外站组
成,中心站控制着野外站,野外站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它由铁塔、传感器、
电子线路等组成。我国在“七五”期间就研制出了自动气象站,它们分别安
装在内蒙古、青海等地,定期通过静止卫星向地面接收站发送各种气象信息,
效果良好。
但是,自动气象站并非完美无缺。它需要定期检修,它的观测项目有限,
而且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赶不上目测,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地面气象站的辅助
物。未来的气象站或许是两种气象站的有机结合,就像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
人一样,将来的气象站只会模糊两者的界限。
(3)气象观测塔:
气象观测塔是一种特殊的气象观测装置。前面说过,特殊观测不同于常
规观测,而气象观测器恰好是为特殊观测而设的。
气象观测塔常常是用来观测大气边界层的有效工具。其实,用于边界层
探测的东西很多,如系留气球、低空探测仪、特殊飞机、声雷达、激光雷达、
红外和微波探测器等。但它们的观测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间断不连续,而且因为不是直接探测,结果需要核对,所以人们对之并不十分满意,
而气象观测塔却有这方面的优势。
气象观测塔,有专一性质的,如我国
1979年在北京北郊建立的高约
325
米的专用气象塔;也有多用途的,如一些电视塔、广播塔、导航信号发射台,
气象观测只是其“业余”任务的一部分。不过,这些塔身都是用钢筋混凝土
筑成的,升温快,降温也快,为了避免观测仪器受塔体的影响,一般仪器感
应部分都离塔体较远,形成水平伸臂。所以,这些塔从近处看去,像全身长
满了长长的刺似的。
数不清的空中观测员
这儿的空中观测员可不是地面气象站的观测人员,它们是在空中进行各
种气象探测的工具。从空中对各种大气现象进行探测,改变了过去气象观测
的单一形式,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效果。
(1)风筝:
风筝能够飞上天,当然可以用于大气探测。据说,大约在
1749年时,携
有温度表的风筝就到达了云层深处进行过温度测量。大家熟悉的科学家富兰
克林也于
1725年把风筝升到了雷雨云中,从而证明了闪电与摩擦生电是一个
道理。所以说,风筝在大气探测史上还有过功勋呢。风筝最大的好处在于它
设备简单、造价低廉、上升容易,但是它的上升高度有限,充其量不过三千
多米。再者风筝容易断线,在地面建筑物和丛林多的地方还不能施放。这样
一来,到
19世纪之后,风筝就只作为玩具形式而存在了。
(2)探空气球:
早期的气球充满了热空气,后来为了安全,由乳胶制成的气球出现,灌
入适量的氢气,借助空气的浮力就可以上升。现代的载人气球高度已达三十
多公里,是在本世纪
60年代创下的纪录,对于探测大气的风筝高度来说,是
个不小的突破。气球用于大气探测大约是在
1893年,当时法国使用的是橡胶
做成的气球,上面携有气象仪器升到了
16公里的高空。早些时期,气球上面
的气象仪器需要气球破裂,然后摔下来后才能获得各种气象数据;而现代常
常使用无线电探空仪器,无需回收。
气球探测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一是系留气球,又称风筝气球。它用绳索维系在地面上,其形状有的像
船,有的像球。气球上面都带有测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的仪器。这些
仪器要么用无线电发送测得的数据信号、要么直接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系
留气球的高度可以由绳索控制,不过一般只有几百米,它主要用于低空大气
的探测。
二是探空气球。这种气球下面悬挂着探空仪。探空仪带有温度、湿度、气压三个传感器、转换器和发射机。气球升空后,会随时把测得的气压、温度、湿度等数据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再发送到地面,地面再经过信号转换得出探测结果。探空气球有的很低,只能测定
2000米以下范围的大气物理状态;有的很高,可达到三万米的高空。我国的探空气球可达离地面2.5万米以上的位置。
目前全球约有一千多个高空气象观测站,每天定时施放探空气球,由此
获得常规的高空气象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加工成气象台预报人员使用的高空
天气图。
三是平衡气球。它也叫无外力气球或定高气球。此气球施放后,球体可
以保持在某一高度上,随着空气水平飘移。如果使用经纬仪和测风雷达,就
可以判断其所在的位置;再根据其时间的变化,就可以求出同一高度层的大
气各个气象数据。
平衡气球有的定点于平流层上,顺着西风带,可以围绕地球飘行。平衡
气球的探测仪器和无线电发报机常常靠太阳能电池来供电,其信号则通过卫
星直接转发到地面接收站。
四是“母球”系统。它包括一个大型气球和在飘飞途中逐次下投的探空
仪。探空仪在下落时一边探测大气一边发报,母球接收到它的数据后,再经
过卫星中继站传给地面站。
(3)气象火箭:
火箭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现代火箭投入运用的时间却不长,致于气象火
箭的使用年限更短。目前使用气象火箭进行大气探测的国家有二十多个。一
些国家,如美、苏、英、法、日等设置了许多气象火箭探测点,建成了全球
气象火箭网,定期发射火箭,互相传递信息。我国的探空火箭已能发射到离
地面
120~140公里的高度,在海南省还建有探空火箭发射场。
火箭飞行依靠的是它本身携带的固、液体燃料,它的速度快,可以达到
上百公里的高度,因而它填补了气球和卫星所在高度之间空白区的大气探
测。但是火箭飞行的时间短,仪器因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也高,而且火箭本
身需要制导系统,这些都给火箭的大气探测带来了不便。为了取得更大的收
获,一些光学经纬仪、高精度气象雷达、计算机等常常与气象火箭配合,以
弥补气象火箭的先天性不足。
运用火箭探测大气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一方面,火箭在上升途中运用其
所带的仪器直接测量,这种方法常见于早期,现已淘汰;另一方面,火箭在
上升时,可以按时将其携有的仪器分开,仪器再依靠降落伞缓慢下降,自动
测量;还有一个就是火箭在上升或下降时,陆续释放出不同的仪器。这些仪
器有的是探空仪,它们将所测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的数据,通过无线
电发射机准确地发回地面;有的是各种跟踪物,如纳云、金属丝、无声榴弹、
带反射靶的气球带,用以测量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等。还有的你怎么也想
不到,它们竟然是取样瓶,在取得空气样品后,能返回到地面。
气象火箭的类型有大有小。小的只测几种常规要素,大的能探上十种要
素。气象火箭美国有洛基、阿卡斯型号;日本有
MT—135型号;英国有大鸥
火箭;俄罗斯有
MP—100和
MMP—06型号等。
(4)多面手的飞机:
飞机的诞生到现在还不到
100年,但由于飞机有其卓越的性能,这使它
在高空大气探测上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飞机在垂直高度和水平范围的机
动灵活性都比较好,因此它比气球、火箭的本领要大得多。飞机在气象上得
到运用的有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也有少量中低空飞行的各种飞机,如直升机。
气象飞机是为了填补空中气象情报的不足,或者是为了执行某种特殊任
务而用的,它需要安装有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地讲,气象飞机除了装有测
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的仪器和数据处理机外,部分的还有
红外线、微波遥感设备,用以测量海水温度、云粒子分布、臭氧等。
飞机的外表也很独特,如有的飞机机身某处有凸出的雷达天线罩,它是
为保护雷达而设置的,为的是使雷达天线更方便地获取云、降水、台风、冰
雹等数据参数;还有的头部有一个尖尖的鼻子,可别以为它是歼击机的空速
管,其实它是特地用来测量温度的设备。
(5)运筹帷幄的雷达:
雷达运用于气象上,是二战期间的事。由于雷达在搜索敌方飞机、舰艇
目标时,云和雨在荧光屏上的意外出现严重干扰了军事搜索,但受其启发却
产生了气象雷达。此后,精明的英国人首次用军事雷达对一块降水云体进行
了成功的观测,并做出了天气预报。于是,各种气象探测雷达如雨后春笋般
地发展起来。
气象雷达是如何测定天气的呢?说到这儿,大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蝙蝠
飞行和捕食的原理。没错,蝙蝠靠的是嘴发出的超声波,它的耳朵能接收回
声,井由此判断前方障碍物的位置距离。气象雷达的发射机按时通过天线发
射高频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云雨等目标后,经过折射、散射、绕射,就产
生了回波,雷达天线接收后再交给接受机处理,这样就观察到了云雨的存在。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30万公里,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回波的时间间隔,
经过核算,就可以得出云雨和雷达之间的距离。另外,根据雷达天线的仰角
与方位角,也可以确定降水的性质和降水强度。
气象雷达测定内容有测云、测雨、测风、测雹等等。测云和测雨雷达使
用的波长较短。如有用
8.6毫米或
1.25厘米波长的测云雷达,测量不降水的
云;用波长
3.5或
10厘米的测雨雷达,可探测可能降水的云。10厘米波长
的雷达宜用于探测大粒子降水(如冰雹)或大范围强降水(如暴雨、台风雨)。
测风雷达常需要悬挂有一个角反射耙的气象气球的帮助。
雷达按使用效应不同也可分成不同种类,这里举多普勒雷达、声雷达、
激光雷达简要谈谈。
多普勒雷达,是用多普勒效应来测定云和降水粒子等运动速度的雷达。
激光雷达,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光——激光制造的雷达。激光亮度高,方向性强,发射角小,有人称它为“目光犀利”、“明察秋毫”,一点也不为
过。它的亮度比太阳光还高,红宝石激光器产生的亮度比太阳光要亮上百亿
倍,可以看到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烟尘等溶胶粒子。而且它单色性好,一般
普通光源有很宽的光谱,而激光只有单一频率。激光雷达中,红宝石激光雷
达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国在
1966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台百兆级的红宝石激光雷
达。激光技术发展很快,并出现了分枝,如多普勒激光雷达、拉曼激光雷达、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等,它们在监测大气环境方面起了不少作用。
声波在不均匀的大气中散射本领要比无线电波和光波大,利用这一特点
制造出来的雷达叫声雷达。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变化对声波折射率的影响,
一般要比无线电波和光波要大上千倍,所以声波的散射量要比无线电波和光
波长。
在
1975年就研制出了声雷达,据悉,
在大气探测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雷达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与之相关的一些较完善的探测系统相继问世。
如计算机与天气雷达相联的数字化天气雷达探测系统,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对
天气现象的监测,对洪水预报、江河水位的监视都完成得很好。再如多普勒
天气雷达系统,它对警戒龙卷风有特殊的本领。还有一些天气雷达系统,如
双波长雷达探测系统、圆盘振波雷达系统,也在发展中。
巡天遥看的卫星
自从
1960年
1月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
1号升空以来,俄罗斯、日
本、中国、法国等都拥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的问世,为太空探测
大气翻开了新的一页。
气象卫星不同于气球、飞机、火箭等直接运用气象仪器探测,因为它使
用的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就是不实际接触被测对象——大气,而是从远
处高空感知事物的性质。但它又不同于雷达的遥感,如微波雷达、激光雷达、
声雷达都需要人工主动地发射波动信号,通过回收大气相互作用信号来摸清
大气的状况;气象卫星只利用天体信号源(如太阳),或直接接收大气本身
发射的信号(大气信号源),就可达到探测的目的。按专业述语讲,它属于
被动探测系统。
气象卫星利用它的探测器,接收被测目标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就可
以测出大气的性质与状况。气象卫星有两个杰出作品,叫可见光云图和红外
云图。可见光云图,简言之,就是用照相方式获得的云图,它用辐射仪器直
接接收大气反射的太阳光成象。可见光云图很直接,只与反射率有关,如白
色部分可能是反射率高的积雪和厚云;黑色的可能是反射率低的陆地或海
洋。红外云图也不难理解,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温度,温度不同,发射的红
外辐射就不一样,根据这种原理就可以得到一张反射不同物体的红外特别图
象。当然,我们看到的电视卫星云图是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并非原图。
气象卫星可以探测大气的温度、湿度以及不同气体的含量。如波长为6.3微米左右的水汽对红外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如果在卫星探测器上装有波长为6.3微米的滤光片,就可以发现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气象卫星的探测能力正
在逐渐增强,它已由最初的电视摄象方式发展为扫描辐射仪和分光计(可见
光、红外和遥感的结合),可以获取昼夜高低分辨率云图和大气要素以及环
境参数的定量资料。卫星资料的传输已发展为速率更高、抗干扰力更强的数
字制方式;在资料处理方面,人机对话系统已经建立。
气象卫星按运行轨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高度约
为36,000公里左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 24小时,正好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因而,从地球上看,好像卫星是静止不动的。目前,全球上空的静止卫
星每.. 30分钟可获得一张云图照片,通过连续图片的拼接,可以知道云的移动
形势、高度、湿度、海水温度等。地球静止卫星已经发展了几代。在这之中,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已经和准备从.. 1988年到 2006年,分别发射 3—7、 MSG—3,共.. 10颗气象卫星;印度将从.. 1990年到.. 1998年分别发射印度卫星.. 1d、
2a、 2b、 2e气象卫星;日本从.. 1984年到.. 1999年要发射向日葵-3——-5
号,气象卫星-1号共四颗卫星;美国从.. 1987年到.. 2004年要发射地球静止环
境业务卫星-7、I~M号六颗卫星;俄罗斯计划从.. 1994年到.. 1997年发射电子
-1,电子-2气象卫星。
同,因而,从地球上看,好像卫星是静止不动的。目前,全球上空的静止卫
星每.. 30分钟可获得一张云图照片,通过连续图片的拼接,可以知道云的移动
形势、高度、湿度、海水温度等。地球静止卫星已经发展了几代。在这之中,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已经和准备从.. 1988年到 2006年,分别发射 3—7、 MSG—3,共.. 10颗气象卫星;印度将从.. 1990年到.. 1998年分别发射印度卫星.. 1d、
2a、 2b、 2e气象卫星;日本从.. 1984年到.. 1999年要发射向日葵-3——-5
号,气象卫星-1号共四颗卫星;美国从.. 1987年到.. 2004年要发射地球静止环
境业务卫星-7、I~M号六颗卫星;俄罗斯计划从.. 1994年到.. 1997年发射电子
-1,电子-2气象卫星。9、NPOESS-1—-3,共.. 11颗卫星;中国预计到本世纪末以前发射的风云-1C、-1D
型卫星;俄罗斯预计到.. 2000年发射的流星.. 2—21、3—5~8、3M—1~2六颗
卫星。
本文标题:处处有警惕的眼睛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xiang/676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xiang/6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