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关于近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分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根据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大多数人将这一界线定在20世纪中叶前后。我们倾向于以二次世界大战为界,以突出近代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带来的问题,而将“绿色革命”等生物科学的成就划归现代农业所获得的成果。近代农业也可以看作是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时间约为100年。这是人类由农业社会踏进工业社会的100年,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领域)都发生了激烈的变革,既有突出的成就,又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一、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
在世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近代农业产生的条件就是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不同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方式不同,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发生在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的结果使自耕农大多沦为无产者,少数则成为租地农场主。农业中形成了地主、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资本主义在英国农业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英国的圈地现象从13世纪起就时有发生,但那是不合法的、也是零星出现的现象,只是到了17世纪末之后才变成了一个合法的大规模的运动。17世纪末,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辟,城乡毛纺工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牧场来饲养羊群。在利益的驱动下,英国对畜牧业,特别是养羊业十分重视,牧草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显然,“三圃制”的土地利用方式无法提高牧草的产量,因为在“三圃制”中,收割完庄稼的茬地和休闲地都必须敞开,作为公共的牧场。而在公共牧场上,由于私人种植牧草利益得不到保证,英国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产阶级化了的英国贵族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先是圈占公地,而后发展到驱逐其他农民,剥夺他们的份地。据统计,从1700年至1790年间被圈土地达134.3hm2。不仅农村公有地的痕迹全部消失,而且自耕地全部消失。大面积的土地被人用栅栏一片一片地圈了起来种植牧草和其他作物,成为私人的牧场、农场。
从表象看,“圈地运动”不过是对旧有耕作制度的改革,而它的实质则是一场包括农业在内的大范围的社会革命的前奏,是古代农业转进为近代农业的先导。它意味着,在农民被迫同土地分离的同时,土地集中起来了,进而实现了资本同集中起来的土地的结合。新的农牧场便成为向市场提供商品农产品的资本主义企业。在市场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促动下,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始被纳入农业生产过程,农业面貌为之一新,近代农业阶段从此起步。
二、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从工作机开始的。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对农副产品和劳动力的需求,工业的发展也为各种农业机械的发明与改进提供了条件,加上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人们试制和使用各种农业机械。19世纪以后,农业机械由以手工工具为主过渡到以各种农业机器为主。1811年,英国的W.史密斯取得收割机的专利;1833年美国的奥·胡塞获得了一部实用的马拉收割机的专利;1837年美国的J.A.匹茨因畅销的脱粒机取得专利;1836年,美国的第一部联合收获机获得专利,该机器能够集收割、脱粒于一身,是一种人们寄予希望的农业机器。但在发展初期,它过于笨重庞大,需要20~30匹马来牵引,庞大的马队又难以驾驭,所以机动性差,工作效率低;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已经能买到马拉的玉米中耕机和耧草机、马拉的谷物条播机、干草压捆机等。
工作机的逐步完善与使用,迫切需要发明新的动力机,而当时工业的发展满足了这个需要,拖拉机产生了并应用于农业。
19世纪初,瓦特的蒸汽机已被广泛使用,它首先被用于带动脱粒机等从事固定作业,继而用于移动项目。1874年,蒸汽拖拉机在法国首次出现,以绳索牵引进行耕地作业。19世纪末这种拖拉机在美国有几千台。但是,重量大、速度慢、燃料体积庞大等问题限制了蒸汽拖拉机的发展。1876年,德国人尼古拉·奥托取得了四缸内燃机的专利权。1889年,第一台内燃机拖拉机在美国产生,但由于动力小,实用价值不大。1892年,第一台实用的汽油拖拉机在美国问世。1931年,柴油拖拉机诞生,从此,柴油拖拉机以其突出的经济性和强大的动力而逐渐取代汽油拖拉机。同时,内燃拖拉机也在逐步成熟。
柴油拖拉机的出现为联合收获机等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农用役畜逐渐减少。机械力代替畜力或部分代替畜力是近代农业的重要特征。美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最早,从1910年到1940年,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先后次序来说,首先是从固定作业和耕作的机械化开始,最后实现收获机械化。收获作业机械化则是先从谷类作物如小麦、大豆开始,再逐步扩大到甜菜、土豆和棉花等作物。
在近代农业阶段,德国、法国、英国以及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很迅速。但由于它们的国情各不相同,所以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其中美国的农机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而日本则以小型为主。
本文标题: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6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