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3)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3)

时间:2010-12-17 15:0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6.2.3 地理数据的教学

在地理教学内容中,地理数据是地理基础知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若教学得法,地理数据不但容易掌握,而且可以成为学生揭示地理规律、追溯地理成因和进行地理预测的依据。教学不得法,地理数据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习兴趣降低。

6.2.3.1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规定,对教学内容中的有关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分清数据的主次。一般来说,对于少数重要地理数据,我们应力求记忆,如表示重要地理特征的数据——世界或区域之 “最”(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等)、地理临界值 (平原的高限、地球上 “五带”的界限等)、地理常数 (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等)、重要国情数据 (国家的面积和人口等)。对于那些只是为了说明地理问题而出现的地理数据,我们不必特殊记忆。

6.2.3.2 要善于整理地理数据

整理地理数据就是将大量的不必记住的绝对地理数据转化成有序化的相对数据库系统。整理地理数据常常是通过地理统计图表法和地理数据的分析、比较和计算来完成的。

阅读卡片 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就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图形。它一方面可以明显表示地理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还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征、总体结构和地理要素间的依存关系。在地理数据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地理统计图表类型多样,按其图形和性质可划分为以下几种:①表示地理要素分布的条形统计图,这种图主要用于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发展水平。②表示地理事物总体结构的图形结构图、面积统计图,它主要用于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构成因素及内部的结构特征,也可用于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同类现象的构成以及同一地理要素内部结构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③表示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发展变化的曲线图,主要包括表示地理要素分配状态的分配次数曲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 (趋势)曲线图,表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的相关曲线图。④用象形画的多少或大小来表示统计数字的多少或大小的象形统计图表。

 

6.2.3.3 注意地理数据的更新

由于印刷材料的信息有滞后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意地理数据尤其是人文地理数据的新变化,如国家、世界的人口数,工农业产值及世界国家政区变动后国家数的变化等。有些看似不变的自然地理数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手段的提高等原因也会有所变化。

阅读卡片 地理数据的教学方法

① 比较法: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把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地理事物的大小;纵比是同一地理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可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 扩算、缩算法:如果个体数字比较小,不易引起重视,则可由此扩算出一个累积数,得到一个可观的数字以强化该内容。反之,如果数字太大或时距久远,不易捉摸,则缩算成小数字便于理解。例如讲 “地球的演化史”时,可以将其缩算到钟表面的12小时之中,指出地球各个发展阶段大致所占的时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

③ 迁移法:如果地理数据显示的内容生疏,则可以迁移到比较熟悉的数字上进行类比。

④ 窥斑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课文中不一定要求记忆的数据。如讲黄河泥沙之 “多”,可形象地说 “一碗水半碗泥”。

在地理数据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数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学性;二是不能节外生枝,故意引进新的数字,加重学生负担;三是此法运用要适度,不能以此法替代记忆。


  本文标题:地理感性知识教学(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60.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感性知识教学(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感性知识教学(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