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地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意思(4)

地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意思(4)

时间:2010-12-17 15:0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7.2.4 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生学习地理,也必须认识和解决诸如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地理学科能力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地理活动之中。这些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下面着重讨论地理学科能力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7.2.4.1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所谓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的相关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根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事件以及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达到如下基本目标:

① 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② 能运用地图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③ 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④ 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⑤ 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7.2.4.2 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

所谓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空间分布格局觉察能力培养应当将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观察、想象、概括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的展开范围、空间排列状态作为基本要求。

【案例7-7】 北美洲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辨识

让学生描出 (最好自己绘制)《北美洲略图》,然后让学生读北美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用形象符号填绘科迪勒拉山系 (绘出主要平行山脉)、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再用绿色绘出大平原。让学生用较硬的纸叠制山脉,并粘贴到绘好的略图上。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北美洲地形的空间排列状态,它有什么特点。

7.2.4.3 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

所谓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是指在认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特别显著的 “征象”和 “标志”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学科能力品质。它们是认识地理特征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的培养应达到如下目标:

① 能够较熟练地用观察与分析的方法识别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

② 能够较熟练地用比较法认识区域差异。

③ 能够在识别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理特征。

7.2.4.4 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

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包括归纳地理空间过程及其规律的能力和对地理空间过程的简单预测能力两个基本要素。所谓描述归纳地理过程及其规律的能力是指较为顺利地描述某个地理事件的空间动态过程并归纳其规律,然后依据其规律预测地理空间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

在地理过程的描述方面,应达到如下目标:

① 能借助图表描述构成地理现象循环变化过程的环节,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

② 能借助示意图描述构成地理现象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

③ 能借助图表描述构成地理现象节奏性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

④ 能借助图表描述构成地理现象波动性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

⑤ 能用地图、示意图描述构成地理现象扩散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

在预测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方面,应达到如下目标:

① 能猜测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并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② 能依据地理现象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简单预测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7.2.4.5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是指能够熟练运用有关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的方法,由原因探寻结果和由结果追究原因的能力。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培养应达到如下目标:

① 认识因素分析法、因果类比法、演绎与归纳的推理方法;

② 理解和应用推理过程,特别注意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推理和从地图、图表获取信息进行推理;

③ 领会逻辑论据,判定论据的正确性,并能构造简明正确的论据;

④ 形成对于因果关系的直觉猜想,并检验猜想。

7.2.4.6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加工能力是新时代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它着眼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要求把培养学生收集、选择、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针对问题重组、应用已有地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作为地理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进行实地观察,观测,获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在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上,重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阅读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去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其中,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查阅地图,查阅期刊文献,进行野外观察观测是该项能力训练的重点。

在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上,重视教给学生从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注意让学生把收集的信息资料归类整理,写成短文,制成表格,绘制成图表和简单地图等作业,用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绘图能力、图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上,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指导学生从各种信息源中选择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测等思维活动。

7.2.4.7 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的国家 “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给予了高度关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对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地理研究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教师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关注有关地理重大问题的讨论,了解社会有关部门对问题的见解,积极参与问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流等内容。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确定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重点领域,发展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解决有关空间位置定位的问题,着眼解决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和分布在哪里的问题,学会对地理位置作出分析与评价;解决有关空间有序性的问题,着眼解决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空间格局等问题,学会辨识地理空间结构;解决有关地理因果联系的问题,着眼解决地理事物空间上的成因联系的问题,学会由果追因、由因追果的推理;解决有关解释空间效应的问题,着眼解决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的,地理是怎样影响人的,人是怎样影响地理的等问题,学会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过程的问题,着眼解决地理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的问题,发展学生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
  本文标题:地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意思(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5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意思(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意思(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