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 发展与合作--教学参考

发展与合作--教学参考

时间:2012-06-27 06:4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2.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能用实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内容点析
1.为了便于学生认识到世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教材在本章的第一个黑色标题首先安排讲述“国家和地区”,作为了解世界地区发展差异的背景。因为在后续的讲述中,会多次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里讲的国家和地区,有别于政治课上讲其政治概念,重点是讲全球区域划分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已经知道:按照自然要素的划分,全球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个大区,进而可以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而从政治主权方面,全球可以分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这种划分并没有覆盖全球,南极洲就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这一问题会在下册中讲述,这里不做具体要求。
2.面积、人口、政治制度是教材讲述国家之间差异所例举的三个方面,这里需要学生认识的是:不同国家的差别很大。因此,教材在图5.1和图5.2中列举的都是大国,包括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这些国家为例,也可以结合时事热点问题来说明这种差异的存在。图5.1中所列六个国家的面积数摘自《世界知识年鉴2000/2001》。这里的面积数只是该国陆地的面积,或说领陆的面积,不包括该国海域的面积。
3.关于“国界”的活动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练习,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教材中给出的案例结合以自然要素划分的三种国界类型──河湖、山脉以及经纬线,学生读图后能说出每幅图中国界的主要类型即可,至于以人文要素来划分的国界类型,因为涉及的内容学生基础较少,活动里没有做要求,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语言和宗教是民族差异的重要特征,因此是划界时经常予以考虑的因素,但是它不适用于几个民族交错混居的情况。采用几何国界的国家多是原来没有国界的新殖民地区,因为缺乏确定各国间属地界线的有关资料,有关国家多采用经度或纬度方向作为界线,或者以直线连接两个勘定点划分。如果界线两侧人口稀少,居民经济和文化发展能够适应这种分割,这对相邻两国的关系影响不大;如果界线两侧居民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有较多的往来和联系时,这种划分不仅会影响当地的发展,也会给相邻两国带来潜在的矛盾,甚至引发冲突。
非洲国家的国界形成于15世纪西方侵入非洲以后。欧洲殖民者不顾非洲民族的复杂情况、聚居区域和传统界线,强行瓜分非洲,或者以侵略势力扩张的范围为界,或者按地图的经度和纬度或直线定界。整个非洲大陆被分割成50多块殖民地,界线总长46 400千米,其中44%为按经纬度划分,30%按直线划分,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等构成的自然国界。这种武断的划分常常将同一民族分割开来,由此引发现今非洲许多国家间的民族纠纷和国界冲突。
4.教材配合国家讲领土,主要是想讲一个问题: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一个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所以,在活动的题干中突出了领土的组成。国家领土不仅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同时也是国家及其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对领土的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内行使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处在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受其管辖。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
领土是一个立体化的三维空间,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可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其中,领陆最为重要,它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水依附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依附于领陆和领水。如果领陆发生变动,依附于领陆的领水、领空也将随之变动。在世界政治地图上,国家之间由陆地界线分隔开来,陆地界线以内的地表范围主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陆大小。有关领陆、领水和领空可参见参考资料。
5. 边界与领土息息相关,边界的位置和走向决定着国家领土的形状和面积,边界的进退就意味着疆域的扩展和萎缩。边界争端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归属问题,直接牵涉到国家利益,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引起相邻国家间的冲突。历史上发生的相邻国家间的领土与边界争执相当频繁,酿成边界战争甚至当事国之间全面战争的也屡见不鲜。例如,在中东,耶路撒冷城、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激烈争夺的焦点,伊朗与伊拉克的边界争端酿成了历时8年(1980~1988)之久的两伊战争,伊拉克与科威特的边界领土争端更导致了海湾战争的爆发;在南亚,克什米尔归属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触发了1947年和1965年的两次印巴战争。
6.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用实例说明这两类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然后再重点讲述这两类国家的地理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要引用过多的经济统计数据,对诸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概念,只要说明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就可以了,不必对概念作解释。同时,教材说明这两类国家发展水平差异时是以两个家庭为例,但这两个家庭都分别反映了各自所在国家人民的平均生活状况,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把握国家内部的差异问题。以中国为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些城市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与罗斯家相似,但这些家庭就不能代表中国的平均水平。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有分异,例如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包括海湾地区的科威特和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包括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和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 000美元,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 000美元以下。
7.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几点外,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部门结构、对外贸易水平方面都相差悬殊。(1)从生产力发展上看,少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一些亚非拉国家仍然处在农业社会阶段。(2)从部门结构看,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和轻工业比重低,传统制造业比重在减少,尖端工业占优势,农业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都非常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较快,一般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采矿业比重大,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高,但技术落后,以半机械化或手工种植农业为主,从业人员多,农业部门较为单一。(3)从对外贸易水平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高科技产品(如计算机、飞机、汽车、通信工具、精密仪器、高级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和深加工农产品(如高档食品、饮料、优质保鲜水果、肉食等),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向发达国家出口初加工制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如服装、玩具、普通机电产品、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以及普通农产品或初加工农副产品(如棉花、麻类、咖啡豆、可可豆等)。
8.我们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这种不平衡不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讲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主要原因之后,还要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而且在有些方面的发展甚至是超过了发达国家,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因此教材以印度的软件业和我国的航天业为例,并设计了一个调查当地生活水平发展变化的活动,以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关于印度的软件业可见参考资料。
9.国际合作是多方面的,教材主要以经济合作为例来讲述。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紧密,技术、资本、人员、服务的跨国界流动越来越频繁。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不再局限在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联合完成。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教材中以美国汽车制造为案例,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汽车的原料、材料、工人都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也验证了活动1中的材料所述。
  本文标题:发展与合作--教学参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n/1118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n/1118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发展与合作--教学参考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发展与合作--教学参考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