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参考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参考

时间:2012-02-11 13:1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学生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了解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学生因果推理的能力。
5.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通过本区内容及“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阅读材料的学习,初步掌握沿江地带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结构分析
1.教材本节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3)沿江地带的城市;(4)沿江地带的工业;(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上述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3)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4)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5)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6)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7)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本区域内容选取和组织的主要思路如下:上一节“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而本节“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不同河段特点)以及自然资源条件后,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2)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内部横向的经济发展与本区向外部纵向辐射两部分内容存在着相互依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项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本节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树立的主旨。
内容点析
1.在本节第一个框题“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内,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教材文字简明扼要,依据《课标》“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的要求,教材突出了以下要点。第一,教会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第二,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以上两点突出了长江在沿江地带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点出了长江流域内外依托长江的广阔发展空间;自然而然地导出了流域内优越的自然条件;巩固了学生区域地理位置的分析技能和推理能力。
(2)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本节重点是把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加以介绍,围绕着本区的自然条件,教材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以地形和气候为重点,利用本区地形分布图和上、中、下游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统计图表的分析,描述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势、地形类型、热量、降水条件及气候特征。(2)教材为配合叙述式课文的内容,采用了活动式课文的形式展示了上游流域与下游流域在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区内差异。(3)不同河段的利用方式,例如航运、水能发电、旅游及淡水养殖。
从教材表象上看,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形式显得比较“松散”,涉及方面较多(地形、气候、河流及资源),甚至有“偏离”跨省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之嫌。但深入分析,其编写思路又是十分清晰的:本框题始终围绕着长江自然资源的形成、差异和开发利用而展开,强化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纽带和辐射作用──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的主线,提供了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区内差异、因果推理水资源成因和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项能力的契机。
以下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本节教材与八年级上册“长江开发”一节的关系。上册侧重于长江的水文特征及水灾与防治,本节侧重于长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沿岸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上册是基础,依据上册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本节通过大量活动性课文去推理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形成原因和利用方式,从而完成了两种课文形式的有机结合。第三,在实施活动内容时,应注意引导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与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的结合阅读。
2.在本节第二个框题“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中,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1)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教材主要介绍了长江沿江地带纽带的格局──以长江干流为横轴,东连沿海经济地带,西接广大内陆地区,所构成的“H”形经济格局图示;长江沿江地带纽带的意义──不仅联系了长江上游与下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更重要的是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地区,形成了自东向西的4条经济通道──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2)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本段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第二,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的产业;第三,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第四,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意义──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本段阅读教材看似与长江沿江地带的内容无关,但深入剖析可知该段教材的教育功能:第一,拓展同类型(沿河产业带)的知识视野;第二,通过莱茵河和密西西比河产业带形成与特点的分析,掌握认识和分析同类区域的一般方法──发挥沿江河湖海地带的地理位置、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巨大优势;连通区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国家及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纽带和辐射作用。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第一,“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是选择本区域独立成节的核心依据;第二,通过本框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综合分析、迁移与应用能力;第三,使学生初步形成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第四,在实施活动内容时,应注意修建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问题的开放性,只要学生回答言之有理有据,教师就要肯定。
  本文标题: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参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n/111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n/11138.html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
欢迎你对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参考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参考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