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参考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参考

时间:2012-02-11 13:4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教学要求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形分布特点,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技能和方法。
3.了解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4.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①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②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③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④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案例有极其鲜明的代表性,首先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区之一,其次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本节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第二部分描述绿洲农业;第三部分突出西部地区的能源和资源开发。这三部分内容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方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第一,自然环境部分突出“三山两盆”的地形特征以及在海陆位置和地形特征影响下的“干旱气候”,并说明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特别突出水对本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虽然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人类却逐渐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生存条件。教材以活动课文的形式列举了人口、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分布与地形、水源的关系,以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特别是水源的关系,以及人类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趋利避害开凿“坎儿井”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等事实。
第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原有的引水手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水资源匮乏现象严重,供需之间的矛盾明显。因此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应该怎样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朝着市场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发展其他产业以满足现有环境下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教材以活动课文形式提出了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教材以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新疆资源、能源的开发与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从而体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内容点析
1.阅读“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可以达到以下目的。第一,阅读图例了解雪线的海拔,根据此图例读图,了解新疆地区哪些山脉在雪线以上,由此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山脉的冰雪融水是新疆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为后面讲述“坎儿井”工程奠定基础。从图例入手认识区域、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也是认识区域的方法之一。第二,了解新疆地形分布特征。并能够结合活动题1在新疆轮廓图中示意性地绘制“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应是这部分内容重点落实的技能,而绘制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地形分布这一知识点。第三,从图中了解新疆城市分布的特点,将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旨在提醒学生新疆城市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读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从新疆的案例可以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观察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由此总结出干旱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的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新疆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教材没有系统讲述,但新疆的气候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补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由分析统计图表得出气候特点,并结合新疆地形图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由新疆再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通过读图观察,使学生明确我国西部地区受地形、海陆位置等要素的共同影响形成干旱的气候特征,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关于“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示意图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分布图。教材编排这两幅图的目的是为说明新疆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的特点,以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这一宗旨在活动课文第2题的三个设问中体现得非常清楚,三个设问以递进的形式,涉及范围由小到大逐层展开,从塔里木盆地到新疆,再迁移到整个西部干旱地区,始终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解答这三个问题时,应该从观察上述两幅图入手,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4.关于“绿洲农业”,教材通过叙述课文、活动课文、示意图和图片等形式体现了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含义,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修建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弥补当地水资源缺乏的不足,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其中教材以活动课文和示意图的形式介绍了“坎儿井”工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这一水利工程是如何避免蒸发,为当地的生产建设提供有利条件的。这一水利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第二层含义,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规模扩大,现有的水利设施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而且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日渐突出,在这样的现状下当地如何应对。教材以活动课文形式提出若干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新疆人民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结合教材的问题可以再拓展,即新疆如何继续发展农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在节水的同时是否要注意水污染的问题。由新疆的问题再迁移到西部其他省区的农业发展。教材中的设问极具开放性和拓展性,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对这些问题的开放性讨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三层含义,人口的增长与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协调发展受到威胁。单纯的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当地生存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新疆以及整个西部地区应如何应对?第三层含义可以是本段教材的结束,也可以是下一段教材的引言,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新疆及西部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相关内容。
5.关于“能源开发”,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东西部差异的比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能源利用状况,能源开发状况等。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新疆乃至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并向东部地区输送,可以弥补东部地区能源的不足,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应特别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第二,西部地区在开发资源与能源时,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教材给出了两段资料,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资料,使学生能够有更多讨论的素材。第三,新疆乃至西部地区除能源开发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开发的资源?这个问题是本节教材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关于新疆或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料,进行开放性的讨论。此外仅仅靠开发资源获取经济效益是不够的,使学生意识到应该进行资源或能源的深加工,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开发利用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文标题: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参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n/111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n/11144.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参考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参考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