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球资源系统
第一节 地球、人类与资源
地球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人类从地球上产生,在地球上繁衍、发展,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起一个文明的世界。当今地球上存在着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构成的自然世界,同时存在着以不同生产方式构成的人类世界。两个世界既矛盾,又统一,构成全球系统①,并成为地球系统运动、变化的内部因素。作为特殊高级动物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存在于生物圈之中,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组分;但人类与普通动物(包括高级动物)有着根本区别,人类有创造性的意识,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机器和设备改造自然、重塑生存环境。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予下,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的自然物,才被称之为自然资源。研究全球资源态势必须首先研究地球和人类,进而才能认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某类自然物抽象出的一个概念——自然资源。
一、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次序属第 3颗,按体积和质量大小排列均居第 5位。
表 1-1九大行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地球=1)
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质量 317.94 95.18 17.22 14.63 1.000 0.815 0.1075 0.06 0.0024 体积 1316 745 57.10 65.20 1.000 0.856 0.1500 0.06 0.0090
地球是一个巨大而不规则的实心椭圆型球体,其平均半径约 6370公里(赤道半径长 6378公里,极半径长 6357公里),赤道周长 40075公里,地球表面总面积 5.1×10 8平方公里,地体积 1083.32×10 9立方公里,地球质量5.98×1028吨,平均密度 5.52克/厘米 3。地球是由几个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的同心圈层构成的非均质球体,从地球表层往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内部圈层有 3个: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表面以上的圈层有 3个: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情况如下:
1.地壳地壳即地球的外层,其厚度一般在 33—45公里,各处厚度不一,最厚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有 60—80公里,最薄的如太平洋北半部海底仅 8公里。地壳是由各种不同的岩石构成的,表面岩石的平均密度为 2.67克/厘米 3,深部至底部为 2.7—2.9克/厘米 3,其表面分布着由岩石风化而成的松散土层和水。
2.地核 ①对“全球系统”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全球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而把人类作为影响其变化的外部;第二种认为人类是地球系统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意第二种看法。 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位于地表下 2900公里深度古登堡面内的部分。地核的化学组成以铁镍物质为主,平均密度 10.7克/厘米 3,估计温度为 3000℃。
3.地幔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其上界为莫霍面(陆地地表以下平均 33公里),下界面为古登堡面。在 984公里深度以上部分是上地幔,984公里以下部分是下地幔。地幔是由十分复杂的,非结晶状的岩浆物质组成的,是以塑性的固体形式存在。上地幔的化学组成以硅镁为主,下地幔主要由金属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①。地幔密度从上部至下部为 3.64—5.66克/厘米 3,温度 1200—2000℃。
地球外部各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自然资源的载体或成分在下文专门论述。
本文标题:1.1 地球、人类与资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uice/2239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uice/2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