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全球资源态势与对策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全球资源态势与对策 > 18.1 两种资源观

18.1 两种资源观

时间:2010-12-16 11:0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篇 结论

第十八章 全球背景下的我国资源态势及对策

第一节 两种资源观

一、悲观学派与乐观学派之争

《增长的极限》是世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于 1968年 4月成立以后提出的第一个研究报告。从 1972年公布至 80年代中期,已先后被译成 34种文字,发行 600余万册。这个报告是西方未来学研究方面“悲观学派” 的代表作。报告从人口、资本、粮食、不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等重大全球性因素出发,建立了全球分析模型。按照模型分析计算得出,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将达到全球性增长极限的结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 100年中发生。”为了避免人类陷入这一困境,报告提出人类必须在 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 下的“全球均衡”。(见图 18—1)

资料来源: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

稳定的世界模型模型反映了人口、资本、粮食、不可再生资源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全世界范围内采取控制人口(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控制工业发展(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增长)等政策措施就可实现资源消耗逐年下降,环境污染得到控制,使全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得以协调。

另一派被称为乐观学派,这一派的学者比较分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朱利安·林肯·西蒙。他的观点集中表现在 1981年发表的《最后的资源》(我国节译本《没有极限的增长》)一书中。这本书以《增长的极限》的悲观论点为对立面,广泛而系统地论述了“乐观学派”对人类资源、生态、人口等问题的看法。西蒙在这本书中,首先批判了罗马俱乐部研究问题的方法,认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用技术分析方法预测未来,往往与历史的实际进展相差甚远,提出只有用历史外推的方法才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根据他收集的资料和他的方法的分析,得出人类资源没有尽头,人类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粮食在未来将不成其为问题,人口将在未来与自然达到平衡的结论。

1.对悲观学派的评论《增长的极限》(世界模型Ⅲ)这一研究成果的提出和发表既有积极意义,又有错误观点。其积极意义在于对整天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西方世界人们敲响了警钟,使大家清醒地知道了在经济增长的背后还存在全球性资源问题。该研究成果的积极作用是:

第一、这项研究开创了全球资源发展战略研究的先例,促使人类开始重视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问题的研究。

第二、这项研究改变了人类对全球的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醒人们注意地球的承载能力。

第三、研究报告提出若干有益的观点,如“延长资本寿命”即是“全面节约的观点”,对全球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在研究方法、模型构造、观点上有许多错误,引起各界人士的批评和反对,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第一、模型的构造不完全正确。把人口、经济、污染都按指数增长,非再生资源数量按指数减少,是不正确的,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翻版。如世界化肥消耗按指数增长,大约 10年翻一翻,现在是二次大战时的 5倍多,而实际上化肥施用量在有限的土地上不可能无限增长下去。钢铁增长也一样,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钢铁消费增长率会降低、停滞,甚至下降。随着钢铁、化肥消费量的降低,煤、铁矿石的消费量也相应下降。人口增长也有类似情况,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出生率就会降下来。(见图 18—1稳定的世界模型)

第二、模型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假设是悲观的。如对耕地资源养活人口的估计,报告中说:“世界提供的可耕地数大约是 32亿公顷。按现在的生产能力所需耕地大约每人 0.4公顷,(美国是 0.9公顷),大约 2000 年左右农业可利用的可耕地就耗尽”。中国人均耕地从来也未达到过 0.4公顷,但养活着占世界 1/5以上的人口。对环境污染,未考虑治理因素。

第三、研究报告过于强调世界发展的物质方面,而没有考虑作为物质社会主体的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的主观能动作用。在长远、超长远的时期内,人类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造自然,又能接受经验、教训,调整自身社会结构,改变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除了考虑物质因素之外,考虑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世界模型Ⅲ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无差别的整体,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悬殊差别。作者站在少数高收入国家的立场上,提出 1990年实现零增长。占世界人口 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从此失去发展机会,甚至失去解决温饱问题的希望,富国永远享富贵,

穷国永远受穷困。对乐观学派的论评《没有极限的增长》(乐观派学)对悲观学派的批评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错误的一面。乐观派对悲观派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指出悲观派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错误,提出人类利用资源没有尽头,人类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这一观点如果建立在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是正确的,如果说不管人类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则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西蒙还认为市场经济不仅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完美的配置,而且可以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调节,达到自我平衡。这一观点不完全正确。市场经济虽然可以对资源合理配置起基础作用,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市场经济得到调节,而必须有政府的干予,全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还必须靠各国联合干预。这些调控手段包括法规、计划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球性问题需要通过国家间的协商,制订国际公约,双边和多边协定等,协调行动。若按乐观派“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观点行事,其后果可能导致悲观派的结论。

3.两个学派的争论促进了全球资源研究从 70年代初米都斯发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到 80年代开始“全球变化”的研究,始终贯串着悲观与乐观两个学派的争论。不同学派的争论,促进了对全球问题的研究,使人类对全球资源演变趋势,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以及资源经济趋势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策日益明确、有效。

各国科学家揭示,当今全球资源与环境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成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成份增高,甲烷、氯氟化碳超常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由于平流层形成臭氧空洞,可能导致皮肤癌症患者的增加。由于全球变暖影响日渐扩大,可能引起多产的温暖农业带变为半干旱区,温带地区干热夏季普遍增多。对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增加之外,毁坏热带雨林是另一主要因素,热带雨林的毁坏还会造成物种丧失,即生物多样化的损失,这种损失被公认为是难以挽回的。

全球变化的讨论使人类对全球资源保护的对策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9年发表《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提出“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持续发展是指这样的发展,它“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如今这个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

三、我们的资源观

资源不灭,人类社会永存,两者矛盾不断发生又不断解决,构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资源与人类社会的矛盾是客观的,永恒的。人类社会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实现均衡,永续使用。

(1)全球自然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当今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局部地区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是客观事实,是两者矛盾的反映。(2)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承载能力不是一个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数值,而是一个与资源本身,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机制及科学技术水平相关的函数。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没有极限的。但在一定历史阶段,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一定水平下,又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资源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客观规律的制裁。

阶段,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一定水平下,又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资源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客观规律的制裁。面对当今世界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矛盾,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必须进行自我调节,不仅以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而且更重要的是政府干予、国际合作干予。通过调节和干予,可以使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达到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均衡状态。


  本文标题:18.1 两种资源观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uice/2200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uice/2200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全球资源态势与对策:两种资源观(1)
    欢迎你对18.1 两种资源观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18.1 两种资源观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