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 李德仁与航测、遥感

李德仁与航测、遥感

时间:2010-09-18 14:32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生。1957年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国家测绘局工作。在西北高原上,他认真钻研,解决了山区高程导线施测中的技术问题。1964年,他被调往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工作,不久,发表了用反光立体镜进行航测加密和测图的理论和方法,在理论上比加拿大教授的方法更严密。李德仁教授通过自学掌握了特种水泥技术,参加研制出硫铝酸盐水泥系列,获得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李德仁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1978年,李德仁考取了被誉为“中国航测之父”王之卓先生的研究生,1981年,以全优成绩获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在我国第一次较系统研究了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关于补偿误差影响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创造性建议,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10月,他通过各项出国考核及外语进修,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联邦德国波恩大学及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研究所进修。该所所长、国际著名航测学者阿克曼教授被他的才干和勤奋所感动,积极鼓励他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他一边顽强拼博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在德国有关刊物上发表了5篇论文。他提出的“粗差定位验后方差选权迭代法(李德仁方法)”写成论文送交1984年第15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其后完成的长达255页的博士论文“摄影测量平差中控制点粗差和录片系统误差区分可靠性的研究”,将经典的可靠性理论发展到新的可区分阶段,使之能解决不同模型误差。国际著名理论大地测量学者格拉法伦特教授对此评价道:“我为此文而激动,它解决了一个一百多年的难题。”1985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获工学博士的李德仁如期回国,回到武汉测绘学院任航测教研室主任。1986年,因其工作出色,破格提升为教授。

    李德仁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经验,为我国的测绘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和方法、测量系统可靠性和可区分性理论与方法、SPOT卫星象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航测遥感中的应用、影象理解及相片自动解译以及地理信息理论等方面都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李德仁教授发表90余篇学术论文,除了在国内发表外,还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

    1978年以来,李德仁首先对测量数据中系统误差和粗差的剔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2年第一次指出了系统误差的补偿效果取决于信嗓比的大小;1983~1984年,提出了从验后方差分量估计出发的——“李德仁法”——选权迭代法进行有效的粗差检测;1985年,又提出了最佳补偿系统误差、克服过度参数化的三种方法。这些研究已被国际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界所承认。1985年,他在博士论文中对荷兰学者巴尔达教授提出的测量系统可靠性理论进行了扩充与发展,提出了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之可靠性理论。该文获湖北省1986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回国后,他利用此理论对摄影测量平差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其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德国发表的论文《光束法平差中粗差与系统误差可区分性研究》,获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1988年度最佳论文“汉莎航空测量奖”。1986~1990年,他主持研制成联合平差软件系统WuCAPS,并完成了联合平差的质量分析,达到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91年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系统可联合各种传感器和轨道参数及大地测量数据进行严格的平差,已解决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玉龙雪山、虎跳峡测区航空摄影测量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大庆油田已推广应用。此方法又与卫星大地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相结合,将成为进行精确定位的一种实用的有效的方法。1989年,他制定的高精度地籍加密方法在西安测区获得厘米级精度。此后,他又研制出解析测图仪和正射投摄仪处理SPOT卫星相片软件,提出用数学形态学识别地图和建立DTM理论(获得国家教委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且提出了顾及精度和可靠性的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新理论,对面向目标数据模型在地理属性数据库中的应用等难题进行研究等等。他的研究成果对快速大面积测定地面目标位置,快速成图,建立各类地学信息系统均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中有实用价值。他的理论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他主持完成了国家测绘局“七五”攻关项目“1∶5万地图更新”。“八五”期间他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国家测绘局攻关项目、国家测绘基金项目多项。他的这些研究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将为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的测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德仁不仅是一位硕果累累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位治学严谨、平易近人的教育工作者,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1985年,当他正在德国忙着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时,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系急电通知已给他安排了春季开学的课程。为此,答辩后半个月内,李德仁就毅然谢绝了格拉法伦特教授的挽留,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一边讲课,一边编写教材,先后开出了《基础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和《当代摄影测量》六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在全国各地,包括广东省、湖北省、解放军测绘学院和西北五省讲授航测和遥感新技术。直到最近,由于愈来愈多的科研攻关,博士生培养和大量社会学术活动,他才不无遗憾地把给本科生讲课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助手和他的学生们。后来,当他收到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来信说:“大学四年中,没有能听到李老师的讲课是终生遗憾……。”李德仁心中一震,当即决定,无论多么忙,也要为这些本科毕业生讲几次课。于是,每年,那些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总会听到李德仁给他们讲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趋势与我们的职责》的专题讲座。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李德仁一直坚持在研究生教育的前沿。自1988年以来,他一直讲授研究生《误差处理可靠性理论》、《当代摄影测量》和外国留学生《解析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英语授课),年均教学工作量达349学时。在教学中,他根据当代国际科技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法,启发研究生学方法重于学知识,连年教学评估优秀。他还指导博士生19名,硕士生27名、博士后2名。这些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极受欢迎和重用。此外,王之卓、金为铣和他主持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专业改造系统工程——由航测专业发展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获国家教委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德仁与他的研究生已在并正在高精度联合平差、机载、星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用于定位、数学形态学与地图识别、GIS的理论与算法、小波理论及在图象理解中的应用、基于特征的多片影象匹配、影象匹配质量自动诊断系统、从GIS中发现知识等高科技领域中奋力攻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1992年在美国参加第17届ISPRS大会时,国外专家表示:中国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与遥感系的博士论文质量比我们的还好。

    李德仁的著作及译作丰富。他所著的《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于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奖和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

    多年来,李德仁还致力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1985年,李德仁学成归国后,先后代表我国出访德国、芬兰、日本、瑞士、匈牙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荷兰和英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1988年,他被选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Ⅲ委员会(理论和算法)主席,更多地致力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与教育合作。1990年,他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由2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ISPRS第三委员会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请来了60多位各国专家,还有20名台湾同仁,为促进国际合作和海峡两岸测绘界学术交流和同胞友谊做出了贡献。1991年和1992年,李教授积极参与组织了FIG北京学术研讨会和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与ISPRS第三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ISPRS的17届代表大会上,李德仁再次当选为ISPRS第六委员会主席。


  本文标题:李德仁与航测、遥感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xue/2014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xue/2014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遥感(20)李德仁(1)航测(1)
    欢迎你对李德仁与航测、遥感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李德仁与航测、遥感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