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 贾兰坡与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

贾兰坡与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

时间:2010-09-18 14:13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贾兰坡,中国科学院院士,史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河北玉田县人,1908年11月25日生。1929年毕业于北平汇文中学,1931年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1935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事务。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成立后,他在该院领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职称由技士改为副研究员,后又晋升为研究员。贾兰坡几十年致力于史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发表了300余篇(册)论文和著作。

    贾兰坡最大的特点是忠实于科学,常常和青年同行讲,“自己的头脑要围绕着事实转,不要叫事实围绕着自己的头脑转。”他虽然跟着外国人工作多年,从外国人那里也学习到不少的东西;但从未被外国人所吓倒,绝不是外国人说东就是东,说西就是西,从不听旁人摆布。他说:别人画个圈儿你就钻,绝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在他60年的工作中,所发表的论文也不算少;在学术上,据他自己说,值得一提的也只不过有如下几项:

    关于“北京人”的时代、“北京人”以前是否还有人类存在,以及中国境内是否有人类起源的条件等等问题,可以说在5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否定的。著名于世的法国神父、古脊椎动物学家德日进(P.TeilharddeChardin1881~1955)20年代初来华,作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地质研究工作,新生代研究室成立后被聘为顾问。他的为人和学识深受中外同行们的尊敬。但因为当时本门科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他曾提出,中国“和已蓬蓬勃勃的西方相比,东亚似乎处于十分保守的角落,为进步迅速的人类世界所包围。”(《中国早期人类》,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第7期,1941年12月)前苏联学者在《原始社会史》中说,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为“碎的石子,以其所成的偶然形状为工具,作为一般使用。”(庞龙译,1952年作家书屋出版)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裴文中的看法基本上和德日进的意见是一致的,甚至认为北京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再前的人类不存在。

    贾兰坡对“北京人”的石器详细观察之后,几乎每件石器都用手摸过,许多是他编的号码并作有卡片,认为“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相当高超,有的石器在欧洲晚期才出现。石器有固定类型,证明在使用上也有了分工,绝不是“碎的石子,以其所成的偶然形状为工具”;更非像德日进所说的“东亚处于十分保守的角落,为迅速进步人类世界所包围”,而是“北京人”制造石器的进步远非欧非地区同时代的材料可比。特别是不仅使用骨和角制作工具,还使用了火,认为这绝对不是最初的人类所能办到的,证明在“北京人”之前还有人类存在是可以肯定的。因此,贾兰坡和他的学生与朋友王建先生于1957年写了一篇题为《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的短论。在短论中说,比北京人的时代为早,代表我国更新世早期的“泥河湾期已有人类及其文化的存在。但我们无法说明泥河湾期的人类及其文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只能笼统地说:泥河湾期的人类化石和石器比中国猿人(即“北京人”)的化石和石器要原始得多。”“随着我国的地质、古生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只要大家缜密注意,我们相信关于泥河湾期已有人类及其文化的存在的推论是会得到证实的。”(《科学》)1957年1期)

    贾兰坡和王建的文章发表之后,先是讨论“北京人”是否使用骨器问题,直至1961年裴文中才针对“北京人”之前是否还有更古老的人类问题开始发表了《“曙石器”问题的回顾——兼论中国猿人文化的一些问题》一文,他说:“至于说中国猿人石器之前有人工打制的‘石器’我觉到这种说法也难以成立。”“至于说中国泥河湾期(即更新世初期)有人类或有石器,我们应该直率地说,至今还没有发现。同样的问题,也就是‘曙石器’问题,在西方学者中曾争论了将近百年,也有许多人尽了很大的努力寻找泥河湾期(欧洲的维拉方期)的人类化石和石器,但没有成功。”(《新建设》,1961年7期)

    上述的辩论陆陆续续地进行长达一年之久。尽管谁也没有说服谁,但对本课题的发展却带来了很大的动力。贾兰坡等为了证实他们的说法,竭力到野外去寻找证据,相继发现了比北京人时代为早的“匿河文化”、距今180万年前“西侯度文化”、距今170~160万年前的“元谋人”门齿及石器和距今约100万年前的泥河湾、“东谷坨文化”等等;在非洲发现的比“北京人”为早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亦甚丰富。充分证明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北京人”生存时期只能说是代表靠后的一段时间。

    关于人类起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个古老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远在1923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朋教授(H.F.Osborn,1857~1935)在北平讲演时曾说过:猿人老家或许在蒙古,因为较高等的人类,也不能从河滨卑泾多草木果实的地方崛起。只有高原和比较平坦的高地上,生活最艰苦,受刺激而起的反应最有益。蒙古一向是高地,生活条件相当困难,非努力不得食,合乎人类发展的理想。

    奥斯朋的假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得到许多学者赞同。但有人认为人类起源于亚洲,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马修博士于1911年曾宣读过一篇论文,他赞成利迪(Joseph Leidy)的说法,认为人类发详于中亚洲。大致是在中亚高原或其附近。这块地方却有比记载还古老的遗迹。

    由于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我国云南省屡有和人类相近的古代猿类发现,贾兰坡赞成“亚洲中心说”。他在《有关人类起源的一些问题》一文中说过这样的意见:“在世界上所有的已发现的猿类化石中,最惹人注意的是拉玛猿(由于原研究人对此种化石迭次改名,有的人又更换新的学名,使贾兰坡无所适从,故仍用原来的命名),许多学者几乎把它看成是人类的直系猿型祖先……”(《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197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贾兰坡特别强调在亚洲南部,即巴基斯坦以东包括我国广大西南地区。他还特别提出,应注意西藏高原地区。古生物学家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4100~4500m的吉陆盆地(28N,85E)发现有距今约520~180万年三趾马化石。当上新世人类出现时,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尚在1000m左右,气候屏障作用不明显。

    贾兰坡和王建于1982年在《文物》第2期发表题为《上新世地层中应有最早的人类遗骸及文化遗存》一文,他们对人类起源的时间的看法又提前了,文中提出:“我们在《西侯度》一书中,已作了概括的阐述:‘……早更新世的石器文化,在地球上已散布得很广泛。……那么石器既然分布如此之广,必然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尤其是从西侯度和奥尔杜韦(坦桑尼亚境)发现的石器的打制技术上看,已有不同的技术传统,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办到的,因之,这些石器都没有作为人类首创工具的代表资格。’”在文中最后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相信,我们的这一看法,将会被地质和考古工作者(包括作者)在今后的实地调查发掘中,以新的发现证明上新世的地层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

    贾兰坡对人类起源问题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他在1990年发表的《人类的历史越来愈延长》一文中又说:“到上新世地层中去寻找更古老的人类遗骸和文化遗物。”“我认为根据目前的发现必将在上新世距今400万年前地层中找到最早的人类遗骸和最早的工具,能制造工具的历史已有400万年了。”(《大自然探索》,总第9卷31期)。他还曾经建议,修改地质时代晚期年表,即把古新世—中新世划为“新生代”;把上新世—全新世划为过去曾经使用过的“人生代”(anthropozoic)。他还曾建议,用陶器作为划分“新石器时代”标志。无论时代多早只要有陶器出现,就认为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自从1984年9月间在营口县“金牛山人”化石发现之后,合作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时代较早应属于“猿人”;而另一方则认为时代晚,应属“早期智人”。贾兰坡也认为属于“古代智人”是没有错的,但用铀系法测定人骨出土层位的年代为距今28万年。他曾请教过年代测定人,测定人认为,28万年的数值是可信的。因此,贾兰坡提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进步和原始存在着“重叠现象”。这就是说,原始的“北京人”尚生存人间,而进步原始智人,即“金牛山人”已经在世界上出现。他们彼此还可能相会过,为了争夺食物,彼此之间可能还演过残暴地争夺战也说不定。他认为这种“重叠现象”不仅在人类演化问题上存在,即在考古学上也是必不可免的。这个问题,虽然难以琢磨,但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否则不会把发现物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他在《大自然》(1991年3期)和《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8月13日)都谈到过这个问题。

    贾兰坡在工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有信心,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放弃。例如,美国同行在给他的信中说,“美国境内有很早的石器”。还有同行把在美国发现的石器带到中国来,听取他的意见。他认为美国发现石器确实有人工痕迹,打制技术也比较原始;但他否认会有那么老古石制品。因为美洲土人,为蒙古利亚血统的一个混合种族,为了追猎大兽,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为此他曾写过一篇《人在何时登上了美洲大陆?》。论文中说,“我之所以不相信,美洲会有三万年以前的人类历史,因为美洲尚未发现更古老的确凿证据。下列条件不能忽视:1.得会人工发火,……但在没有人工发火和缝皮衣之前,还是不能使北纬65°的白令海峡变为通途。……”2.“既然称作‘衣服’,就必须用针线连缀。那种用兽皮挡风寒,肩冷披肩,腰冷围腰,就不能称作‘衣服’”。可是缝缀衣服的骨针,在中国只是在辽宁省海城小孤山遗址才有发现,测定的年代,从下到上,距今只有42万年。(《大自然探索》,1991年第3期)。他虽然有自己的科学见解,只要认为是对的,就敢于和最大的权威争鸣。但他“一旦发现自己有错,则又立即更改,以免误人、误己。”

    贾兰坡应上海《科学画报》之邀在《21世纪科学展望》栏目中写了一篇题为《人类起源和演化中的三大问题》,提出研究人类起源必须研究:一、“人类起源的地点”;二、“人类起源的时间”;三、“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的重叠现象”(1992年第5期)。

    他虽然已85岁高龄,但仍工作不息。目前正和他的同行们研究泥河湾小长梁遗址的石器。如果在它附近的东谷坨遗址测年为100万年;而小长梁遗址层位则在东谷坨遗址之下,1994年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物理研究所专家用超导磁力仪测定,小长梁遗址距今为167万年。遗址的发现,虽然为他以前所说的,“细石器起源于华北”增加了强有力的证据,但小长梁的石器却又十分细小而精致,这又如何解释,把他又带入愁肠之中。

    最近,为了把贾兰坡的著作输入电脑,正在清理他过去发表的文章和著作。据初步统计,除了讲稿、编辑的图表、通俗文章以及在十年动乱中偷偷写的尚未发表的文章之外,已正式发表的有300余篇(册)。


  本文标题:贾兰坡与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xue/201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xue/2012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贾兰坡(1)史前考古学(1)古人类学(1)
    欢迎你对贾兰坡与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贾兰坡与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