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 盛金章与蜓

盛金章与蜓

时间:2010-09-18 14:03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盛金章,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苏人,1921年5月生。1946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考入前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从事无脊椎古动物学中类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6年之前,主要奉调在华北及东北南部的本溪、贾汪、太原西山、河南平顶山等煤田从事煤田地质调查与勘探,其间,在平顶山工作二年余,参加了煤田调查与勘探的全过程。1956年后,重新并一直潜心于古生物学中类及与之有关的地层学中的海相二叠系的研究。80年代起,参与并领导该所对我国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他曾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956年,集体,三等;1982年,集体,二等;1987年,四等)。

    距今3.5~2.5亿年间,浅海中生活着一种微小的单细胞动物,状如我国古代纺纱用的筵,称作蜓,意为筵状之虫。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研究,已由李四光、陈旭等教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人力,在大范围内的大量描述以及其在地层中的纵横分布规律,还需进一步补充和详细工作。建国初期,继续从事类研究的人员极少,盛金章本人也奉调参加了祖国急需的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直到1956年返归中科院以后,他才潜心于的研究。当时,他主要承担着来自祖国各地野外地质队寄来的大量标本的鉴定任务,只能兼做一些填补过去空白的上二叠统的研究,写了一些短篇文章,如“长兴灰炭中的科化石”(1955,1956),“浙江长兴长兴灰岩中的科化石”(1958),不论从数量上或是从分量上看,这些短篇都远远满足不了当时一日千里、蓬勃发展的我国地质事业的需要。当时,古生物鉴定人员短缺,一方面由全国设有地质系的大专院校进行正规培养,另一方面,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开办学习班,突击训练。这样长短结合,以适应地质普查全面开展的需要。当时没有统一的古生物教材,各地自编教材中使用的古生物名称也不统一,产生了同物异名,在使用与交流时发生了很多困难。有鉴于此,盛金章率先与陶南生(1959)合作编著了《》一书,作为一套古生物丛书的首册,综合介绍了几乎所有关于的研究方面的知识,如研究历史、壳的构造、的分类、研究方法等,对的大小、形状也作了统一规定,使描述逐步走向规范化。这本书在统一译名、统一概念、普及的知识、的鉴定和的教学等方面在当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接着,他又著译了《中国的类》(1962)一书,主要把1960年以前发表的外文著作中的属种加以厘定,并用中文详细记述和讨论,使各野外地质队可以据此独立地完成初步鉴定,从而减轻他的大量鉴定任务。

    盛金章系统研究的专著《辽宁太子河流域本溪统的科》,主要是研究1950年在本溪煤田工作时系统采集的标本,记述了石炭纪本溪组中类60种,并详细分为如下的二带五亚带:

    1.纺锤蜓—小纺锤蜓带(Fusulina-Fusulinella Zone)

    (1)筒状纺锤蜓—似筒状纺锤蜓亚带(Fusulina 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 Subzone)

    (2)高级小纺锤蜓亚带(Fusulinella provecta Subzone)

    (3)近圆形假史塔夫蜓亚带(Pseudostaffella sphaeroidea Subzone)

    (4)今野氏纺锤蜓亚带(Fusulina konnoi Subzone)

    (5)谢尔文氏纺锤蜓亚带(Fusulina schellwieni Subzone)

    2.东方始史塔夫带(Eostaffella subsolana Zone)这是对我国北方石炭纪类研究的首次分带,至今仍然是我国华北广大地区石炭纪赖以对比的带。

    继华北石炭纪的研究之后,接着他又对我国西南地区二叠纪含地层及其中类动物群作比较系统的研究。他的第二本关于的专著《广西、贵州及四川二叠纪的类》共记述类148种,其中57个新种及新亚种,大大丰富了全球二叠纪类的内容。根据这些类提出了对西南地区连续沉积而在岩性上难以区别的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进行了划分。并将这些类分成如下五带二亚带:

 

    上述这些带,树立了国际间研究海相二叠系赖以对比的我国带标准。特别是上二叠统带的建立,不仅填补了过去的空白,而且还搞清了长期未曾解决的古纺锤群和喇叭群在地层层位上的关系,对在华南探寻煤藏、研究含煤地层的对比,都有现实意义,对研究国际晚二叠世海相地层也起到一定的标示作用。华南二叠纪带的建立,为我国今后研究二叠系的分统建阶打下了基础。这本专著,一直被列为研究二叠纪类及海相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参考文献,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岛上的类仅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期间由日本人鸟山隆三记述过一个保存不好的标本,定名为Parafusulinasp.。直到建国以后的60年代初期,才由广东省地质局所属的一个地质队在该岛西部发现并采集了大量标本交由盛金章研究,结论是,绝大多数属于二叠纪早期栖霞期,总的面貌与我国南部栖霞期的类相同。近年来,我国有的学者提出海南岛是远古时期从其南边的冈瓦纳大陆分离而来的。但是类的证据表明,海南岛原先是与我国南部相连而后离开大陆的。

    本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Furnish和Glenister提出以我国地名命名的“长兴阶”作为国际年代地层表二叠纪最年轻的一个单元(阶)。当时,某些国外学者曾著文大加反对,他们抓住我国早在40年代的旧文献作依据,妄加评述,而不顾我国建国以后在地质古生物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企图以此影响国际古生物界的视听,达到选用以他们国家地名命名的阶名,作为国际二叠系最年轻单元的代表。为了向全世界澄清事实真相,盛金章参与并后来领导了中科院南古所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对我国南部二叠系上统“长兴阶”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结论出“长兴阶”是我国也是全球二叠系最年轻的一个阶,其类代表即由盛金章命名的古纺锤带也是全球最年轻的一个带。同时还提出,在中国南部,二叠系在许多地点是逐渐过渡到三叠系的,是渐变的看法。他和他的研究小组所取得的多项成果,为将“长兴阶”一名被列入国际年代地层表(1989),为力争将国际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选在我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当长时期以来,加罗威(Gallowayinella)一直被认作我国上二叠统的一个重要化石。但是,它究竟是属于上二叠统哪一个阶则是一直不清楚的。经过近30年的观察、积累和研究,最终才确定其为长兴阶底部的一个带化石,取名为Gallowayinella带,并以此作为与其下吴家坪阶分界的类标志。

    最近,以中年学者周祖仁为主由盛金章参与研究完成的“史塔夫类(staffellids)的再研究”,对以往建立的史塔夫类中十多个属进行了整理和厘定,最后保留了四个属名,其余的都作为同义名而废弃了。这是用新的分类设想完成的成果,等待着未来在实践中检验。稿成之后,出版是极为困难的。经过不少周折,最终得到一位出版界友人的大力支持,帮忙编辑付印了。对他来说,这不啻是一项崇高的奖赏,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如今,他已年逾古稀,白发盈头,但他坚信,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造,不断的革新,才能使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本文标题:盛金章与蜓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xue/2011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xue/2011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盛金章与蜓(1)
    欢迎你对盛金章与蜓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盛金章与蜓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