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核心与边缘理论(3)

核心与边缘理论(3)

时间:2011-02-14 14:5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核心-边缘模式

 

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这个模式经过了高度的提炼概括而显得很简单。但实际上,一个国家有多个核心和由依赖关系的类型所决定的边缘网络。核心和边缘间的控制依赖关系是模式的基础,是内部(空间的)发展变化的根源。由于在边缘区可出现城市型聚落,在核心区也会有农村型聚落,因此,边缘区也可能变成城市化地区,不过并没有改变其对核心区的依赖地位。

一个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是核心区产生大量革新(材料、技术、精神、体制等),这些革新从核心向外扩散,影响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因此,连续不断地产生的革新,通过成功的结构转换而作用于整个空间系统,促进国家发展。

除了产生革新外,此模式还包括了四个基本的空间作用过程,联系空间系统中的核心区和边缘区:革新的扩散、决策、移民和投资。用宽窄不同的箭头表明作用力的大小。从核心向边缘和从边缘向核心的动态过程的作用力是不对称的,说明核心与边缘间的控制依赖关系不平等。这种不对称,在空间系统的组织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均衡。从核心作出的决策控制边缘区的多,由边缘产生的决策对核心区影响少。大量的资本由边缘流入核心,而边缘区的人口也同时涌进核心。此外,革新不断地从核心扩散到边缘,不断加深了边缘对核心的依赖关系。

这四种不均衡的过程可能产生来自边缘区的社会政治压力,如果压力受到控制和失败,不均衡状态就会维持下去,否则,空间系统的发展将停滞或完全被打乱。

每一个动态过程都会影响整个空间系统中的次系统:革新扩散改变了核心和边缘区的空间系统的社会文化类型;决策过程产生了核心和边缘区的权力关系类型;人口迁移导致了核心和边缘区的聚落类型的变化;投资过程影响到核心和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类型。

各种空间类型又是相互关联的。权力和社会文化类型的结合可形成为现代化的空间组织,而经济活动和聚落类型的结合又产生了特有的经济空间组织。最后,这两个次一级的空间组织的结合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不论哪个层次,都不可能不受外部影响。因此,模式还考虑了外生核心区对空间动态过程和空间类型的影响。所研究的整个空间系统,一方面是更高层次的外生核心区的边缘,处于依赖(或部分依赖)地位;另方面又是较低层次的边缘区的核心区,处于控制(或部分控制)地位。

我们相信,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发展时,这个模式是有用的。一般来说,如果这四个基本过程取得成功,国家就能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转换,达到高水平的空间结合。国家地域的结合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所谓空间结合可以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由于城市和区域相互交换的数量增加,而形成一种复杂的有机结合的劳动地域分工。第二个意思是,在一定地域内有日益广泛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基础,或者更准确地说,形成了一种全社会共享的社会文化结构,这里包括语言、文化价值、政治立法、政治制度以及市场经济等。第二个意思可以当作第一个意思的前提条件。

在核心-边缘模式中,共同分享的社会文化在图的右边,以现代化空间组织表示;不断加深的劳动地域分工在图的左边,以经济空间组织表示。两者的结合,将使国家有可能成为一种在空间上有组织的社会系统。


  本文标题:核心与边缘理论(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6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65.html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
城市地理学:核心与边缘理论(1)
欢迎你对核心与边缘理论(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核心与边缘理论(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