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时间:2011-02-14 14:4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划分为:

(1)商业用地。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专业性服务业。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交汇点上。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批发业的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空间储存货物,占地颇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区。

2)工业用地。可分为小型工场和大型工业。后者往往占地面积大,所以很难在租金或土地使用费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其区位一般受用地的适用性、运输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所决定。小型工场生存的条件是劳动力和市场,它们比租金更为重要。小型工场的付租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仓库用地与工业用地类似,其区位也要视其储存货物的档次及用地要求而定。

3)政府机关用地。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

4)住宅用地。几乎每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土地是作为住宅用地,由于市民必须量入而出,租金的支出不能过于庞大,而交通费支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居住地点往往是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租金和交通费,假设前两者不变。便只能以交通费迁就其租金。同样的居住面积,在一般的情况下,接近市中心,租金高,但可以节省交通费;而远离市中心,则可以少付租金,但要花费较多的交通费。假设可付出的租金不变的话,在市内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小,但可节省交通费,在郊区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较大,但要付出的交通费用却大得多。因此,从市民总收入中扣除生活费用,决定可付租金和交通费的能力,再根据交通时间耗费的多少和对宽阔的居住面积的渴望程度,就可决定个人居住的地点。

不过,应该说明,这里仅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了个人经济条件如何决定住宅用地区位。此外,许多非市场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例如,居住区域的邻里关系,住宅是否由工作单位或其它房屋管理机构统一提供等,也影响住宅用地的区位。

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随着对城市生活素质和美化环境的重视,作为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的各种公园、游园等,也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区位因素不是付租能力或市场机制,而是通过社会对市民的关心,确定它的存在。

6)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没有交通和公用事业用地,城市便不可能发挥其职能。可是它的性质与商业和住宅用地不同,而与休憩用地和绿化地带相似,是公共财富之一。不过它们又具有生产性质,有的可自负盈亏或间有盈利,如码头、飞机场和自来水厂等。

7)农业用地和水面。由上可见,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的分化趋向愈强,这种倾向叫功能的分化(Functional Segregation),由于这种功能分化,形成了城市某一地区只有某一种单一功能,因此在现代城市中出现了按其土地利用划分的若干功能区(Functional Areas)。不过,要注意的是,以区域化的术语来说,它们是属于功能区域,而不是枢纽区域(Nodal Region),两者不可混淆。

但在非欧美地区的城市,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差异不大,分化倾向不强,故工业、商业、住宅功能往往混杂在一起,一般称为混合土地利用。过去认为,这种混合土地利用是一种落后的土地利用模式。但是近年来,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模式遭到了不少批评,认为这种土地利用功能区过于分化,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视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的联系,耗用能源太多。因此,人们提出了多功能综合区的概念,并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利马集会,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宣言”指出,为适应城市的急剧发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更好地协调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为此,要努力去创造一种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把各功能区机械分离。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也大体一致。但由于长期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城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当前,由于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区位因素正开始发挥作用。 

二、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1.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均质性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例如,处在商业街热闹场所的居民住宅,随时都可能被征购者买去辟为商店。居民区中的工厂,常常遭到居民的反对和法令政策的限制,而被迫搬迁到郊区去发展业务。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域(其它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2.均质度

如何衡量均质性的相对程度?如何比较均质地域的质量?为了寻求定量标准的计算过程与实际地理系统有最好的拟合,这里运用信息论观点设计出下面的均质度计算公式:

D=λ(1-H)       1)

其中,D为均质度,λ为系数,H为信息论中的熵。

熵是信息论中度量随机事件在某项实验中不肯定程度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H(x)表示随机变量x的熵; 为x取时的概率。例如,城市中有两块地域。一块地域内65%是居住用地,15%是商业用地,20%是工厂用地;另一块地域内40%是工厂,60%是居住区,问哪一块地域的混合程度高?

 

分别计算熵:

H(Ⅰ)=-0.65log0.65-0.15log0.15-0.20log0.20(取10为底)≈0.385

H(Ⅱ)=-0.40log0.40-0.60log0.60≈0.292<H(Ⅰ)

熵值显示,第Ⅰ块地域混合程度高,因而均质程度差。从中可以看出,熵是对事物无序性作出的定量估计,用来测度均质性是很贴切的。

在计算城市地域均质度时,可以将公式(2)中换成表示均质地域内第i种职能部门的占地面积;n为该地域具有的职能种类。将其代入公式(1),得到

          3)

这个公式便是可以用来计算各种类型均质地域均质度数值的公式。

3.均质地域的划分方法

城市系统在内部均质性的作用下,各种职能表现出了区域差异。差异的显著之处在各自区域的中央部位,从中心向边缘,差异的显著程度渐次递减。这样,在两个质地不同的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过渡带。各种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标出的边界线,都是这个过渡带的抽象表示。在此思想基础上,采用信息图法来划分均质地域。

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面,划分均质地域就是根据这个面上各处不同的职能特征将其切成几块。如果将这个面上所有的职能信息全部提取出来,那么,界线的位置和划界的方法便可由处理这些信息得到。具体程序是:

1) 在所要研究的市区地图上罩上大小相等的方格网。方格的面积以0.1—0.3km2为宜。过大,提取的信息粗糙,失真现象严重;过小,工作量浩繁,职能种类出现过多,容易淹没主要职能信息。

2)确定要提取的职能种类,每种以一个字母表示。如居住(R)、工业(K)、商业(C)等。

3)根据大比例尺城市土地利用图式航空照片,结合实地勘察及其它辅助资料,定出每个方格的主要职能倾向,打上相应的字母。这样可得到一张城市地域职能总信息图。

4)将总信息图分解,得出各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如居住职能信息图、工业职能信息图等。

5)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6)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标题: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5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5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