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环境保护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环境保护概论 >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2)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2)

时间:2010-01-29 03:2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性质和原则

  1.环境监测的目的

   1)检验和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判断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污染物在空间的分布模型、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确定防治的对策,并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3)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掌握污染物作用于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的规律性,污染物的污染途径和管理对策。

   4)研究扩散模式。一方面用于新污染源的环境影响评价,给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环境污染的预测预报提供数据资料。

   5)积累环境本底的长期监测数据,结合流行病调查资料,为保护人类健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制订并不断修改环境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环境监测是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服务的。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污染,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流失也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2.环境监测的分类

  根据环境监测的性质,可区分为三大类。

   1)研究性监测环境监测,首先要确定污染物。然后通过监测,弄清污染物从排放源排出后,其迁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当收集到的数据表明存在环境问题时,还必须研究确定污染物对人体、生物体和各种物质的危害程度。

  这类监测系统比较复杂,需要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员参加操作,并对监测结果作系统周密地分析。因此必须有多学科的技术人员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2)监视性监测(或例行监测)这类监测包括污染源控制排放监测和污染趋势监测。污染趋势监测基本上是采用各种监测网(如水质监测网、大气监测网等)在设置的测点上长年累月、年复一年不间断地收集数据,用以评价环境污染的现状、超过标准的程度、污染变化的趋势,以及环境改善所取得的进展等,从而确定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或全球的污染状况。

   3)特定目的监测这类监测包括流动监测、空中监测、遥测、遥感等。它们多为意外的高浓度发出警报,以便在污染造成危害之前采取预防措施,确定各种紧急情况下的污染程度和波及的范围。如核动力站事故发生时,放射性物质危害的空间;事故性石油溢流危及的范围等。当某企业排出的污染物引起污染纠纷时,进行的仲裁监测也属此类。

   3.环境监测的原则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受人力、监测手段、经济、设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包罗万象地监测,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并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监测对象的选择在选择监测对象时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1)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特征性质,选择那些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对于潜在性危害大的污染物也不可忽视;(2)对确定监测的污染物,必须有可靠的测试手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才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3)对监测的数据能够作出正确地解释和判断。要用标准或对人体健康及生物系统的影响,作出合理地评价,防止监测中的盲目性。

   2)优先监测的原则在城镇或工矿区需要监测的项目往往很多,但又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坚持优先监测的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污染物本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造成局地污染严重的污染物与大规模世界性污染物相比,污染范围只占有较小的比例。因此前者只有在问题发生的局部地区具有重要性,而后者是大范围的,具有优先监测的必要。如燃烧和汽车排气的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影响颇大,在大气监测中应优先考虑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及其组份——铅和苯荓(a)芘等项目。水质监测中,对饮用水的硬度、硝酸盐和细菌总数等应予以考虑;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生活污水中BOD、氨氮等应加重视。当然对那些具有潜在危险、并且污染趋势有可能上升的项目,也应列入优先监测的范围。
  本文标题: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ogai/108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ogai/10825.html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
欢迎你对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