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教材简介

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教材简介

时间:2010-01-29 00:4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本册教材共四章十一节。教材的编写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为依据,贯穿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从聚落(乡村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人手,认识乡村和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关键是城市环境问题;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是城乡缓解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教材先后就此对城镇体系和城乡个体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教材落笔在居住环境(住宅区及其周边环境),这是城乡环境中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营建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也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根本意义所在。

一、教材重点突出的一些基本理念

  突出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新理念。结合城乡规划特有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突出人文精神。《城乡规划》在此次地理新课程系列中,属于人文地理学科范畴。因此,教材的内容,除了城乡规划的学科知识之外,还承担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任务。本书在这方面尤为注重,如用较大篇幅介绍城乡特色景观和城乡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意义。

  突出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当前人类面I临的各种城乡问题为分析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图达到如下目标:从过去仅注重知识点罗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从过去仅注重书本知识到密切联系学生体验、生产、生活实际;更加强调地理学的综合性,城乡规划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主权;由过去偏重老师传授到注重老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评价方式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为此,教材为了更好的便教利学,也针对课程标准做了一定的调整(详见后)。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结合长期以来的城乡规划实践工作,安排了较为丰富的活动或案例,目的是想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编者结合相关专业,采用了较为丰富的遥感图像、规划数据等,对课标相关内容有所侧重,如加强了城乡规划知识内容的分量等。

二、关于教材内容编排上的一些说明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在课程标准中,乡村聚落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在编写教材时,我们考虑到乡村与城市尽管属于两种不同的聚落形式,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它们相互间又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大部分聚落的初始状态就是乡村,乡村的形成历史要比城市更为漫长。因此,教材将“乡村聚落及其分布”安排在第一节的第一个标题来探讨。之后再谈论城市聚落,这样的调整在教材逻辑上是必要的。

  2.在“乡村聚落及其分布”的标题下,教材分析了影响聚落形成的必要条件,比如水源、食物来源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条件不仅仅影响农村聚落,同样也适用于相当部分的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分布。对于这一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后的照应和衔接。

  3.课程标准要求比较中外城市的发展。编写教材时,我们调整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和“中国城市的发展”两部分。在讨论世界城市的发展中,我们主要侧重于西欧城市的发展历程。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欧洲城市发展的过程从远古一古代一中世纪一近代工业化时期一现代化时期,比世界其他地区要更为典型,更富有“世界性”。在谈“中国城市的发展”时,我们更多侧重分析中国城市发展史中一些独具的特色,如君主集权思想对城市建设的明显影响,南北方城市发展的兴衰变化等,这些特色更具有“中国性”。

  4.在第二节谈论城市化的问题时,课标要求掌握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我们所理解的不同国家,主要是指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者地区。因为城市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就是经济发展程度。因此,我们在教材中主要讨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的城市化阶段。

  5.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教材将其与“城市化”的相关内容组合为一节。这里主要考虑到,城市环境问题尽管历来存在着,但是这些问题、矛盾大量涌现还是集中在近代城市化浪潮之中。随着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环境问题的困扰。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也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难题。

第二章 城乡合理规划与协调发展

  1.第一节“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过程”,主要分析一个个体城市的外部形态的变化。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趋势。对这一点,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一般来说,城市空问形态的变化过程是:点状聚落一呈放射状拓展一作内向填充一成为更大的块状一继续发展。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发展过程。但是,作为城乡规划的教材,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人为引导和调控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以使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得到缓解,城市可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在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中,在探讨城镇的合理布局时,教材贯穿了一个区域案例,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体系”。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城镇规模体系、功能体系、结构体系等名词都比较抽象,假如结合一个具体现实区域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而长江三角洲作为我们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地处平原,城镇体系发育相对成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教材除去探讨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之外,还特别关注了“城乡协调发展”的主题。这是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延伸。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目前飞速推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关系”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调和城乡矛盾,实现城市与乡村彼此间的协调发展,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必然面对的一个大命题。

  3.在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在探讨保护措施时,教材还是结合着具体的案例来谈。比如,以加拿大魁北克为例,来说明新旧城协调发展;以法国旧城区保护为例,来谈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老建筑;以北京四合院保护为例来谈分类、分区保护,等等。这样编排教材可以避免罗列措施的枯燥,而且表明这些保护措施都是密切结合各地实际状况,不是按部就班的“教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措施与办法还会层出不穷。
  本文标题: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教材简介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394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394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教材简介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教材简介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