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综合素质检测文综地理试题(4)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综合素质检测文综地理试题(4)

时间:2019-03-19 07:3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C

【详解】审图文信息:商合杭高铁安徽、浙江段多处于长三角及江淮地区,“桥梁 122 座 468km,占 82.1%”,可判断沿线河网密布,故 C 正确;“路网密集”属于社会经济因素, 故 B 不正确;审图可知商合杭铁路安徽、浙江段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质较稳 定,故 A、D 不正确。

2.D

【详解】审图文信息:商合杭高铁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连接中原、江淮及长三角,建成 后将有利于实现客货分线运输,缓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向的运力紧张状况,被誉为“华东第 二通道”,故①③正确,选 D;商合杭高铁为客运专线,故②的后半句话不对;商合杭高铁 未直接连接西部地区,故④不正确。

3.D

【详解】商合杭高铁与其他高铁线路互连成网,反映了高铁运输的网络化。故 D 正确。

4.B

【详解】审图文信息:该图示意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为不同季节。山 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导致了水储量变化的季节差异。天山山区整个冬半年固态 水资源一直处于积累过程,到春季达到最大值,因此春季水储量表现为正距平。故 B 正确。 由此,可进一步判断④为秋季。

5.A

【详解】由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可直接判断:2003~2015 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呈波动减少 趋势。故 A 正确。

6.B

【详解】阿克苏河的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随着冰雪消融量的增多,阿克苏河 出山口的径流量先增大;再随着固态水储量(冰雪)的减少,补给来源减少,出山口的径流 量后减小。故 B 正确。

7.C

【详解】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困难较多,如环境恶劣、远离港口、远离补给、远离市场、 航行距离长等。此外,捕捞、加工技术仍存在问题。这些都导致成本过高。故 C 正确。南 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且目前捕捞限额占资源蕴藏量比例极小

(约 1/100),故 A、B、D 不正确。

8.B

【详解】人类对须鲸等海洋生物的捕杀,使磷虾天敌减少,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故 B 正确。全球变暖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冰期缩短,冰层变薄。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 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海冰的减少不利于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故 A、C 不 正确。南极海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小,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且南极海域水量巨大,水体自净能 力强,目前未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 D 不正确。

9.D

【详解】南极磷虾产卵期多为 1~3 月。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持续往北运动,南极 极昼范围缩小,故 D 正确。南极点太阳高度不断减小,故 A 不正确。北极极夜范围不断缩 小,气温渐高,下沉气流减弱,北极极地高压减弱,故 B 不正确。南极极昼区内日出正南, 故 C 不正确。

10.C

【详解】审图表信息。直接可判断 C 正确。

11.D

【详解】我国平均气温降低,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平均气温上升的地理事实不符,故 A 不正确。平均风速增大和相对湿度降低,都会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增大,故 B、C 不正确。气 温日较差减小,是因为低云量增多及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增多。低云量及人 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增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蒸发皿蒸发量减小。 故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第 36~37 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4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除参考答案外,回答合理的,酌情给分。

(一)必考题:共 46 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1)描述莱索托降水的主要特征。(4 分) 答: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存在明显干湿季,年降水量较少。(每点 1 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详解】审图可知,莱索托位于南非高原,为(亚热带)草原气候,故降水特征为:夏季(10~4 月)多雨,冬季(5~9 月)少雨,存在明显干湿季,年降水量较少。

(2)简析莱索托发展菌草业的有利条件。(8 分) 答:①草类茂盛,原料充足;②地租便宜;③劳动力价格低廉;④(潜在)市场广阔;⑤

政策支持。(每点 2 分,答对任意四点得满分)

【详解】审图文信息可知:菌草业需草料作为培养基,而莱索托草原广布,草料充足;莱索 托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故生产要素(地租、劳动力等) 成本低;生活水平低,潜在市场广阔。此外,还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政策支持。

(3)说明菌草业对莱索托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8 分) 答:①将(草料)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③优化农业产

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⑤完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 水平;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人居环境。(每点 2 分,答对任 意四点得满分)

【详解】菌草业为生态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按试题要求,作答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即可。

(4)指出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的原 因。(4 分)

答:①中国的菌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资 金,技术落后;③菌草技术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低,培养基(草料)普遍易得;④有利 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加快脱贫,取得综合效益。(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得 满分)

【详解】菌草技术之所以被联合国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是因为中 国在菌草技术上的优势、发展中国的现实条件、菌草技术的综合效益及菌草技术本身的易用 性。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1)描述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6 分) 答:①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地处北温带;②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

③相对位置:西北起巴音乌拉山和狼山,东至黄河干流,南抵贺兰山。(每点 2 分,答 对三点得满分)

【详解】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审图可知具 体内容。

(2)简述乌兰布和沙漠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6 分) 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生态脆弱;西南部湖泊密布。(最后一点 2 分,前三点答对任意

两点得 4 分)

【详解】基于乌兰布和沙漠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 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的条件。(6 分)

①大面积的古湖泊环境;②古湖不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③古湖沿岸流的相向汇合, 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并向湖心方向推移;④西北季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⑤古湖湖盆平 坦开阔。(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详解】审图文信息可知,沙嘴的存在及砂砾石底层中的贝类壳体碎屑意味着该地区在地 质时期存在大面积的古湖泊。沙嘴的延伸方向,表明古湖泊不断萎缩的方向。图中信息示 意了沙嘴形成过程中,古湖沿岸流及盛行风的作用。沙嘴连续不间断的延伸,说明古湖湖 盆开阔平坦,起伏较小。

(4)推测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过程中该地古地理环境的变化。(4 分) 气候变干;湖泊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不断加剧。(每点 1 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详解】由上一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沙嘴形成过程中该地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10 分) 为进一步发展现代旅游产业,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完善哪些工作? 答:①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意识;②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旅游智能 化管理能力;③加强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做好网络宣传推介工作;④进一步完善交通 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联系,提高地区接待能力;⑤延长旅游产业链,拉动相关产 业发展。(每点 2 分,答对五点得满分)

【详解】进一步发展现代旅游产业,需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引人、留 人、留钱、留心”四个环节上。由此展开,一一作答。

44.[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 在沿海地区石化工业发展中,如何避免和减轻潜在的环境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①加强环保评估;②切实加强监管;③合理布局石化产业;④在石化企业与其他功 能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规范生产操作流程;⑥加强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⑦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每 点 2 分,答对任意五点得满分)

【详解】避免和减轻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潜在环境危害,需要考虑石化工业发展的各 个环节:规划时的环评,施工和运营中的监管,合理的区位选择,卫生防护带的设立等。由 此展开,一一作答。


  本文标题: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综合素质检测文综地理试题(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62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62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综合素质检测文综地理试题(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综合素质检测文综地理试题(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