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方法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方法 > 地理学科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3)

地理学科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3)

时间:2013-07-12 10:0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问卷第6、9、10题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抱无所谓的态度,还有38%的学生不喜欢,只有9%的学生喜欢或较喜欢。由此可见,本校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需求不高,缺乏内驱力。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的动力。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生从初中开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潜意识的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样的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内在需要,也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明显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地理难学”的观念被感性地强化了。
4)、学习方法不正确
总体来看,在课堂上,学生能认真听讲,但只有65%的同学有记笔记;尤其是学生学习机械、被动,主动性、积极性差,能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只占据25%,能紧跟教师思考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听课和学习方法的同学不到40%。从问卷第11、12、13、15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无需太多理解,或根本不必理解,存在学法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刻板的学习地理,思维不够灵活,缺少灵活应用能力和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同一题目,只需稍加变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2)重文轻图,机械分割。不少学生的地理学习是脱离地理图表的单纯的文字记忆,使大量的地理数据和信息落不到实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3)知识迁移弱,前后连贯性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科内的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点零散孤立,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4)创造思维能力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独立见解,创新能力和应变素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校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习惯存在不小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观上重视学习,但课堂和课后学习复习被动的多,主动的少;机械记忆的多,思考的少;按教师要求的多,自己思考总结的少等问题。
    四、调查中反应出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良的教育生态环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学校对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管理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加上中考又不考,历年会考时,为了帮助学生过关,大多学校给学生答案,升入高中的学生,地理知识接近于零。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升学率及会考及格率等,由于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而忽视该用什么样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过于偏重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学生上课及在校自修太长(正课八节、早晚自修达三小时之多);……这些因素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
    此外,家庭学习环境差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一。如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做生意,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者太严厉或者太松懈等,使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正常、正确的教育,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不良地理学习习惯,除了与地理任课教师有关之外,也与其任教过的各科老师有关系。当前,许多教师认为:教学一旦投入,就要产出;只要教,就会有收获,其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例如:
    (1)有的教师将学生盯得紧,作业布置多,考试考得勤。对学生的学,习惯于用“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等古训来训导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焦虑、退缩、自卑等消极心态,简单斥之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无意之中对自己的题海战、对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作了开脱。各科教师的“题海”战术,大面积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课后对作业疲于应付,缺少自主安排复习和对作业进行总结反思的时间。
  本文标题:地理学科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fangfa/490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fangfa/4902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学科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学科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