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时间:2020-11-18 18:5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考点搜索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地理背景:

⑴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2、问题和解决措施: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⑵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第二节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

1、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第三节  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

1、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千米左右的河段。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多个县(市、区)。实际就是三峡库区。

2、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⑴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自然原因: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

人为原因: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⑵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⑶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3、百万移民的安置:

⑴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巨大

⑵移民安置条件: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因三峡工程周期长,因此安置的时间较充裕;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⑶开发性移民:(优势)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4、生态效益:

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①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④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⑥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背景:

⑴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              主体

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⑵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冬稳定

原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2、问题和措施: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A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

指导思想:因洼制宜;效果:鱼塘—台田模式   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B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冶理: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⑵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

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

浪费、污染

要求量大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盛行风   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

形成原因   自然  ①气候干旱     ②植被稀少    ③地表疏松

人为  ①滥垦滥伐     ②过度放牧   ③违章施工    ㈣过度开采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草、林   ②合理放牧   ③文明施工   ④植树种草

 

第五节  南方低山丘陵的整治与开发

1、背景:

⑴回归带上的绿洲:

位置范围:在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区位优势: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具有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开发潜力巨大。

人地关系: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

⑵资源优势与问题:

气候资源:优-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配合好  缺-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

生物资源:优-品种多,更新快    缺-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品种单一,经营粗放

土地资源:优-多种经营,分层布局

缺-生态脆弱,易产生生态问题,地表切割,地形复杂

土壤是红壤其特点是:瘦——有机质少、肥力低;酸;粘(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

水资源:优-丰富,利于水电、农业  缺-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

2、农业面临的问题: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a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b能源短缺,砍林取薪

 


对经济发展影响:措施     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薪炭林

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调整山区农业结构

⑴走立体农业之路:       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

⑵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山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第六节  东北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1、土地资源

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资源

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③宜林地区广

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开发措施: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第七节  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背景:

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

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②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③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发展交通意义重大。

2、解决措施——交通建设:

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③南昆铁路:南宁—昆明

a、  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

b、  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  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d、  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3、农业发展:

条件:利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不利     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发展:①立体农业 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第八节  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1、背景

地理区位优势:

①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     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②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      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洋资源优势: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岛屿)600多个,管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资源优势。

①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      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

海洋生态系统      提供食品资源,又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②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浅海、滩涂面广大,港湾众多      适宜远洋捕捞业和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③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国未来油气基地。

④旅游资源:海岸热带景观、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护区

⑤空间资源:可开发成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2、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地势:全岛近似椭圆形,中高四周低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环带名称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

资源特色

产业布局

 

 

 

 

海岸带

平原

低于100米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

港口建设,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

丘陵、台地环带

台地、丘陵

100~200米

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

热带农业生产基地

山地、丘陵带

丘陵、山地-

500~1100米

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林业、旅游业

3、开发与保护:

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特色经济:

特色工业:支柱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育种基地、水产业。

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第九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缺地区

2、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经济格局(轻重工业的调整)

            西部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综合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注意]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第十节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①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广阔的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②城市规模的扩大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条件: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

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城市


  本文标题: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908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9082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