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人类的第一次子午线测量

人类的第一次子午线测量

时间:2013-06-16 09:1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公元724年,也就是唐开元十二年,有一位和尚俨然如同一位临阵的大帅,正指挥着全国12个地点同时展开一场特殊的“战役”。这位和尚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大师一行。他在指挥一场怎样的特殊“战役”呢?
天文学大师一行   这话要从一句天文常语说起。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初期成书的《周骨卑算经》中,开创了一种说法——“日影一寸,地差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刻的两个地方,都用八尺高的表来测日影。如果日影的长度相差一寸,那么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就有一千里。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句话就像金科玉律一样主宰着天文学界。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才有人对这一说法产生了怀疑。在公元442年,有人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测试。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何承天,根据这次测试,提出了日影约六百里差一寸的新说法。后来,又有些人也进行过类似的小范围测试。到了隋朝,著名天文学家刘焯更进一步提出了进行大规模实测的设想与建议。转眼到了唐玄宗时期,这位唐皇对一行和尚的才名钦慕已久,就连连下诏书,把一行召进了京城。公元721年,一行受命主持进行新的历法制订。在为制订新历所进行的一系列科学观测工作中,日影测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被称之为大地测量。公元724年,大地测量正式以空前规模展开了。这次测量,一共设立了12个观测点。最北端的观测点设在北纬51度的铁勒(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最南端的观测点设在北纬17度多的林邑(今越南境内),中间设有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蔚州横野军(今河北蔚县)等点。最为重要的核心点,则是中原地区的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太岳台(今开封市西北)、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县)、豫州上蔡武津(今河南上蔡县)。为了进行测量,一行还专门设计制造了一种名为“覆矩”的测量仪器。这种仪器虽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但后人根据名称推测,很可能就是把矩(木工用的直角曲尺)覆过来,在两个直角边之间安有刻画着度数的弧形边,在直角的顶端装有一个悬锤。使用的时候,将覆矩的一个直角边的射线对准北极星,再看悬锤线在弧边上的度值,就是这个地方的北极高度值(与现代的地理纬度值相近)。最终测量的结果表明,“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仅仅从滑州白马到上蔡武津来看,两地相距526里270步(唐朝尺度),而日影的长度差已达二寸一分,足以否定传统的旧说。这次测量还获得了一个更重要的成果,一行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极地度值:“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换算成现代值,即1度=132.03公里。
  所谓的极地度值,实质也就是现代地球某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的地表距离。而地球经线一周的连线,也就是现代所称的子午线。既然求得了地球经线一度的数值,那么,实际上子午线的长度值不是也就求得了吗?
一行所主持的大地测量,竟成为了人类第一次进行的子午线长度测量,这表面上看似是意外所得,但它与无数意外所得的科学成果一样,都是有内在的规律在起根本作用的。在中国之外,一直要到公元814年,阿拉伯的阿尔•花刺子模等才又进行了一次子午线测量,比中国晚了整整90年。
  本文标题:人类的第一次子午线测量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80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803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人类的第一次子午线测量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类的第一次子午线测量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