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蕴涵地理知识的诗句、谚语、歌词大全(6)

蕴涵地理知识的诗句、谚语、歌词大全(6)

时间:2011-06-07 18:2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5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以上两句既体现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又反映了土壤的本质属性。落花等有机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即“化作春泥”),再被绿色植物吸收,更有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即“更护花”)。“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万物土中生”说明土壤能够生长植物,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万物土中灭”指各种动物植物遗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保持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2.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句话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变化着的。陆地环境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53.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句话可以说明陆地环境具有地域差异性。地域差异在陆地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54. “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

此诗描绘了我国西北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分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55. “枣发芽,种棉花。”

这是华北民间的谚语,说明植物对气候有指示作用,同时还能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56. “大雨不溢,大旱不涸。”

这是庐山小天池的特点,体现了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的关系。大雨后,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故“大雨不溢”;大旱时相反,即“大旱不涸”。许多湖泊和河流也都有“大雨不溢,大旱不涸”的特点。

57. “水滴石穿”“稳如泰山”“沧海桑田”“坚如磐石”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不少同学认为“水滴石穿”是由风化作用造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是指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风化作用是相对静止的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是流动的物体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水滴石穿”中的水在明显地运动,导致了对岩石的破坏,因而属侵蚀作用。从地理学的角度看,“稳如泰山”不够严谨,因为地壳运动会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坚如磐石”的说法也不够科学,因为岩石可以被风化、侵蚀,变成碎屑状物质。

58. “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沙丘压庄园,流沙埋农田。”

以上表现了沙漠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和风力的沉积作用。在干旱地区,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吹扬沙尘,形成“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景象。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性沙丘,它会淹没农田和庄园。

59. “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张籍《塞下曲》)

 “胡风吹沙度陇飞”表现北方冬季风强劲,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沙尘暴灾害严重。“陇头林木无北枝”表现生物对风向的指示作用(长时间地吹偏北风,使北面树枝受到损伤,南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天寒山路石断裂”说明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60.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

由此诗可看出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本文标题:蕴涵地理知识的诗句、谚语、歌词大全(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953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9530.html

顶一下
(5)
71.4%
踩一下
(2)
28.6%
-------
欢迎你对蕴涵地理知识的诗句、谚语、歌词大全(6)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蕴涵地理知识的诗句、谚语、歌词大全(6)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