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
平行志愿的弊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三是退档考生仍有落选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按考生志愿顺序投档的原则,且每批(组)院校志愿投档后,不再即时补档,而且多数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满档,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档的考生,如被退档,即使分数再高,也不能参加第一院校志愿批(组)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愿组)的录取。
四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协调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总之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要认真准备,谨慎填报,因不清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高分掉档,落榜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二、我通过对河北省的情况搜集分析,发现了几个现象和问题:
1、有的专业这几年的线差和位次起伏比较大。
我分析这其中有如下原因: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很少、这个专业对大众来说比较陌生、随机因素比较大。
2、大多数重点院校的提档线的线差和专业线差、位次都在逐年提高。
按我们一般的理解有提高的有降低的才是正常,大多数提高好像不正常。我分析原因可能如下:
我们知道每年的一本招生人数是在增加的,而考生人数是连续几年在减少。本一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原来一些在本二录取的院校升到本一里了,如河北省,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4所,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8所,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11所,2012年的本一院校数量是240所,2013年又增加多少呢?到时大家可以看一下。另一个原因是一些院校的专业由原来的本二批次录取改为了本一批次录取。
本一招生人数在增加,考本一好考了(相当于本一线在降低),但考重点学校(排前100名)的难度一点没降低。我查看了河北省录取的前100名的学校,2012年录取计划数是减少了300人左右。
反应到分差和位次上呢?当然是重点院校的分差越来越高,位次也在逐年提高。
我们从以下3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现象。首先以在2010、2011、2012连续三年按提档分排序,均排在河北省理科第21名的同济大学为例,2010年、2011年、2012年的一本线差分别为61分、65分、75分。对应的省位次分别为3051名、2668名、2430名。
再看提档分排名在40~44名的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0年、2011年、2012年的一本线差分别为47分、50分、58分。对应的位次分别为6179名、5897名、5743名。
再请看提档分排名在100名左右的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2011年、2012年的一本线差分别为25分、27分、32分。对应的位次分别为15616名、15566名、15191名。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位次在逐年提高。
而分差在河北省于2012年还出现了突增。咱们看下面的数据:
河北省超过一本线100分的考生,10年为221人、11年为188人、而12年为569人;超过一本线80分的考生,10年为1055人、11年为1071人、而12年为1963人;超过一本线50分的考生,10年为5608人、11年为6201人、而12年为8059人。
也就是说,按人数分布来说,高分的考生于12年出现了暴增。正是由于以上这样的情况,所以对于要报重点院校的孩子来说,报志愿时位次比分差更重要。经过对比,大部分本二、本三的院校,其录取线差也在增高,所以在看分差的同时一定要对比位次。而对于各个批次线附近录取的院校,分差的参考意义就更大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