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8年的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尔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 称号, 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08年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理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哲学与法学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2个学院;还有计算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大学英语教研部、图书馆等教学教辅单位;学校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创办了格迈纳尔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称为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设有66个本科专业,隶属10个学科门类,其中英语、生物科学、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语、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工商管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等10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3个一级学科、32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化学、遗传学和分析化学3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是工程硕士授权单位;学校已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玉米)加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豆精深加工研发中心、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通用聚合物复合改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中心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精细化工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培训中心和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培训中心为省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学校还拥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并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6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7%;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8人。还有外籍教师26人。师资队伍中,教授167人、副教授442人,占45.2%。45岁以下的教师为师资队伍的主体,占87.4%。非本校毕业教师占70.4%。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2965人、研究生875人、留学生200余人,还有成人教育在校生5400余人,已形成健全的办学体系。
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215.4万册,电子阅览室6个,社科、外文资料等专门阅览室6个;拥有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性教室107个,建立了2个远程网络教学主播教室和14个远程网络教室。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音乐厅。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和《高师理科学刊》3种。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坚持立足龙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把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秉承艰苦创业、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深化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齐齐哈尔大学交响乐团多次在省内进行专场演出,并于2006年受教育部指派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巡演活动,颇有声誉。
学校重视学术交流,相继与国内相关高校及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爱尔兰等8个国家的24所高校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齐齐哈尔大学几代人保持和弘扬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13.7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安于基层、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近10年来,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700多项,其中相当一部分项目得到及时物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齐齐哈尔大学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正在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成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