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点一年的生活、工作、学习,其实盘点的是一年的生命状态,一年的生存方式。
这一年多可喜,亦有所忧。
——顺利晋升为教授级高级教师。六月草草申报,七月牵牵挂挂,八月听天由命,九月突然上课,然后成为全市六十多个自由申报者中23个被荐者之一。10月从网上向省里申报,打印、复印、扫描、上传,省厅不断反馈意见,无效材料一一驳回。我知道,23个候选者中最终只有一部分人能评上。心想,休矣!12月初从网上看到公示,榜上居然有我的名字。我知道这是不容易的,也知道我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还知道整个过程的公平公正。
——高三教学取得了较好成绩。我虽然可以不必在意高考成绩了,但想到领导的疑虑、学生的眼神、家长的期待,还不得不关注。我班语文高考成绩后来居上了,坚定了我“别把高考太当真一心一意抓读写”的信念。我所带的班及格的人数、100分以上的人数,在全年级占绝对多数;均分年级第一,附加分超市均分。高三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学生们实实在在地读了几部名著,实实在在地写了20多篇作文,实实在在地积累了一些素养,这些是今年一份臭名昭著的高考卷衡量不出来的。这点成绩是在当初全市摸底调研,我们班考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取得的。
——教学有了新的体验。关于教学,我已经有了详细的专项总结,这里不说了。要说的是,2008—2011是我到南京的第二个教学循环,也是全省统一使用新教材的第二个循环。在第一个循环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领会苏教版以人文内涵组织专题教学的意图,只觉得混乱无序,不得章法。但第二个循环则豁然开朗,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了。全面规划了三年的读写内容,系统探究了课堂的几种基本形态,逐步融通了课程视野、教材视角和教学视阈,更多参与了市内外的各种活动。
——读书成为生活的常态。
为了命好几次的高考模拟题,为了编写《新课程教师手册》,为了应酬杂志社的几篇约稿,我不知有多少次到金陵图书馆新馆查资料,酷暑严寒不曾中断。这个新馆对我来说是一个过去从没有的新天地,似乎是为我建的。她离我家只几百米,开放不满三年,通身气派,雍容华贵,家底殷实,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冬暖夏凉,藏书丰富。真是难得的好地方。因为她的存在,我写的十几篇文章,参编的几本书都比以前更有底气,更得心应手。读闲书很好,信手翻翻《红楼梦》,便有新的感悟;再次读读《道德经》,便有新的发现。
——游历天下让眼界更宽。
每年都能到一些好地方学习游览,2011年则更丰富一些。
高考刚结束,我们就来到了庐山。在白鹿洞书院里徜徉,在牯岭小镇上漫步,在含鄱口前眺望鄱阳湖,在大林寺里怀想《庐山恋》。
在炎热的八月,我们来到荆州古城,寻游了三国故地,又来到宜昌新城,游览了三峡大坝,瞻仰了屈原祠,踏访了巴山竹海。
利用暑假市教育局组织学习的机会,再次游览了天柱山。盛夏中的天柱山,雷声隆隆大雨滂沱,更显巍峨壮丽,神秘而又让人敬畏。
……
——写了几篇文章,编了几本书。
《先浚文之源 后究文之法》在《中学语文》2011年第3期发表。
《谈高考语文试卷的价值取向》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5期发表。
《追寻心中的桃花源》在《新语文学习(高中)》第6期发表
《文脉清通才能下笔有神》在《新语文学习》第11期发表。
《叙事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新语文学习》第12其发表。
教育部规划的南京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新课程教师手册》,本人参与了语文卷其中4万字的编写,并作为第二编16万字的内容统稿。参与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素材讲座》《突破45分》等书编写。下功夫主编了一本《二轮复习资料》,校勘了《红楼梦点评》一书。在市区两级上了几节公开课,应邀在市内外作了几场学术报告。
——相互切磋,掖进青年教师。
在我的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进步很快,一是发表了文章,二是开设了区级以上的公开课,三是获得了一些奖励。周萌霞、朱晓敏、殷从建评上了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在觥筹交错中虚度了岁月
鄙人嗜酒,三日小饮,七日酣酌,虽高血压高血脂也没有让我告别酒坛。醉了多次,当引以为戒。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