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2)
时间:2013-08-05 07:0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还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认真观察分析的情况下,对幼儿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 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养
一天早锻炼罢回活动室,孩子们都去拿小椅子准备吃早餐。贝贝突然为自己做有记号的椅子和杨军争吵起来:“你为什么抢我的椅子,这个是我的。给我!” 杨军理直气壮地说:“又不是你从家了拿来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给!”贝贝央求说:“是我爷爷给我刻的记号,你看。” 杨军将信将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贝”的小椅子,然后还是不大情愿的说:“好吧,还是还给你。”贝贝大概见杨军没坚持不给,就说:“现在你先坐,吃罢饭了你还我哦?”杨军态度坚决地说:“不,给你。”贝贝也便语气温和地说:“我俩就坐一块吃好吗?”于是,两个小朋友笑笑,一块去取饭了。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一把小椅子应该由谁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争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反而缺少了这种机会。所以,成人常常发现,有些幼儿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游戏伙伴。孩子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因利益冲突而长久记恨对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孩子可以马上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和好。
如今的幼儿,很少有与人交往的机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孩子进了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交往经验的缺乏,必然会产生人际冲突,于是其行为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表现为懦弱胆小,二是表现为有攻击性行为。因而,幼儿间的争吵现象不时发生。作为教师,应当通过这种现象细心地分析幼儿心理,了解发生争吵和纠纷的原因,正确评判幼儿的行为,注意给予适时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与伙伴友好相处的方法,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 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可以学习自我控制和谦让
那天,幼儿在室内自由活动时,我将新换的插塑玩具发给孩子们拼插,孩子们兴奋极了,“哗”一大箱玩具像切西瓜似的被孩子们瓜分了。一会儿满怀成就感的叫声此起彼伏,有说“老师,您看我插的魔方”、“老师,您看我做的金箍棒”……这时,正在插汽车的森森对牛牛说:“牛牛,把你那个车轮借给我用一下好吗?”牛牛本来正忙着摆房子,但见森森插的汽车很新鲜,忙说:“我也要做汽车。”森森见牛牛的轮子没有用,也没给的意思就伸手去拿了一个,突然牛牛叫起来:“我喊老师,森森抢我的车轮子了!”森森说:“你放着不用,我的汽车三个轮,用一下不行吗?”边说边生气的将轮子摔向牛牛。牛牛看见森森生气的样子,就说:“我俩一起做汽车行不?”说着,就将自己的玩具一下全推到森森面前。两人一起拼起汽车来。
事实上,幼儿之间有时生生小气儿,撅撅小嘴儿反到能缓和缓和矛盾。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幼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其性情活泼、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再者,幼儿肢体运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不完善,同时注意还不健全,所以控制能力较差,而又处于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行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常会不假思索就行动,且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需要幼儿在与同伴争吵、闹纠纷的矛盾中经受教育和锻炼,从而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谦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