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报告

时间:2014-06-11 09:2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部,由原来的村、村、村合并而成,是我县唯一的省级旅游名村。村域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30户,2780人(党员82名),其中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鸦来省道沿线,4个村民小组位于半高山以上。全村耕地面积3570亩,山林面积39000亩,平均海拔950米。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3700亩)、蔬菜(1800亩)、旅游附属产业及打工经济,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4100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4700元。村域内有3家茶厂、1家加油站、1家汽站、1家幼儿园、1家炉具加工厂、10余家农家乐、80多家门面店铺、1块1400亩的集体山林,个体工商经济比较发达。村中心地带有4条街道、一个移民安置小区,“穿衣戴帽”后的古民居特色明显。该村2004年被确定为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等,经济社会得到较好发展。村近几年一直是省民委的“三万活动”联系村,近四年一直没有安排县直单位专门联系和帮扶。

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1月26日入村座谈的基础上,3月3日至4日,我局组织10人工作专班深入村,与4名村干部一道入户走访180个农户,召开屋场会议15次,发放问卷调查表400份,群众覆盖面达到85%。归纳整理老百姓的呼声,集中反映出以下方面的问题。

㈠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多

一是劳动主体瘦弱、科技推广缺乏。伴随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村同其他地方一样,留守农村的基本上以“386159”队伍为主,以地生财的骨干力量严重不足。县镇两级送科技下乡未能网络该村,村办科技培训班几乎为零,科学种田、科技增收成为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入户走访时光碟抢手足以证明。

二是产业致富功能萎缩、扶持政策入户艰难。茶叶、旅游服务是该村“平原地区”的主导产业,受制于诸多客观原因,产业增收效应并不明显。因土质较差、季节较晚、价格较低,茶叶在该村的增收功能大打折扣,亩平2000元与茶农的预期差距太大,与县内其他地方亩平5000元的现实落差太大。作为我县唯一的省级旅游名村,受旅游路线与重点转移的影响,有名无人让旅游服务功能萎缩。民族大酒店已多年关门闭户,10余家农家乐仅有2家在苦苦支撑,古松酒楼40人的接待能力,年纯收入不到4万元。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农户因人多地少想“靠山吃山”来养羊,改水田为堰塘来养鱼,规模发展来养猪,但苦于政策、技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梦想迟迟不能变为现实。

三是就地打工收入低、土地流转障碍多。村内有3家茶厂、80余家门店,按说应该能够吸纳一批人就地打工,囿于技术壁垒、人情关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贫帮弱的机制很难形成。同时,因为意识、规模、效益等方面的障碍,土地流转在该村没能打开局面,集约经营、共同致富仍然只是“空中愿景”。

㈡民生难题解决办法少

一是道路投建管养难。该村98%的农户通了公路,但公路硬化、公路保养、公路维修却是广大老百姓无法消除的“心病”。一方面,老百姓切盼公路硬化。比如至百年关1.5公里、邵家淌至板桥湾1.9公里、月山至韦家屋场4.2公里3条公路,事关400多户群众的通行问题,群众集中呼求硬化,但指标争取落实难、配套资金筹集难,这一问题成为群众反复提的“老大难”。另一方面,老百姓更盼公路畅通。该村有4个组散布在山上,绝大多数到户公路等级太低,一遇洪水就不得不面对塌方、冲毁的困扰。谁来投钱、谁来管理、谁来维护的体制问题亟待研究。

二是水利兴利除害难。该村一二组近200户反映饮水困难,事实上主管道已铺到,管网、水表也由群众自己掏钱安装到户,但自从供水调试后就再没有吃上自来水。症结在于主管管径太细、水的压力太小,工程施工挖断主管、无人组织维修,上游个别农户故意刁难、“切断”供水管道。同时,“平原地区”村民反映有窑湾、湖田、3处天坑没有疏通,500多亩良田在涨水季节面临淹没之虞。这样的问题仅靠老百姓自己是无法解决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报告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报告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