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日本东北地方拟建的秋田技术城市,准备导入电子设备、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医疗电子机、产业用机器人等先进尖端产业;同时改造原有的半导体材料、发酵技术、能源开发与综合工程技术以及特殊作业机械等四个内发产业,作为技术城市的产业基础,形成新型技术集聚。
其次,建立和发展研究开发机构,利用头脑优势促进技术开发。
日本地理学家善于探讨新生事物,他们从一般城市土地利用分析深入到城市地下街的研究。所谓地下街是指拥有公用地下道,并设有商业、服务业店铺、事务所和其他公用设施组成的地下特区。
地下街的分布与城市土地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在城市最高地价的地点,城市商业区形成地下街。其次结合铁路、地铁等乘降中心等多形成地下街。一般乘降人员日平均10万左右就可建设地下街。由于地铁交通便捷,地下街往往人流集中,商业十分繁华。
地下街有供公众24小时通行的纵横交织的地下步道,构成地下街区,有多种出入口便于与地面联系。在大型地下街还设有广场、喷水池等各种休息场所供行人使用,形成与地面商店街无差别的城市地下交通用地。
地下街配置有各种店铺,其中饮食服务行业居多数。中午(l2~13 时)和傍晚(17~18时)形成步行者高峰时间,这些服务业大有人满为患之感。
由于地下街的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一些当地或外地有名的商店也拥到地下街设支店。所以地下街单位面积的租赁费用高于地面商业区2~3倍,但仍有利可图。
日本是一个车的国度,一个大型商业区必须配置相应的停车场才能招徕顾客。大多数地下街,地下一层为商店区,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大部分停车场占用面积大于商业区营业面积。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日本地理学界也发表了有关人口变动、人口移动、劳动力和就业构造等方面的论著。
人口移动问题可以代表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人口大量向三大城市圈移动。到1970年使占全国土地面积10.4%的三大城市圈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3.5%。
其结果使大城市住房困难,交通混乱,公害严重等问题更加难以解决。而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由于青年人外流,使地区活力明显下降,几乎达到无法维持地区生产的现象。
当日本进入经济稳定增长时期(7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方向发生逆转,出现由三大城市圈向地方定居的倾向。
从移动者年龄构成看,老年人的流动率略有提高,他们大多数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流入大城市圈,年老退休后又返回故里。
目前日本国民的生活价值观念已不再局限于金钱,而是追求于自然环境优美、宽裕的居住条件,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医疗设施的城市或郊区定居。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通讯发达,使过去集中在三大城市圈的产业部门和各类管理机构,有可能向地方城市分散,给地方增加了就业条件和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机会,引起人口由大城市向外移动。
人口高龄化问题也是日本地理学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预计到2000年时,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比重将上升到15.6%。
目前日本人口平均年龄已接近80岁。因此建立“人生80年型”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形成人人都有家庭、地区、工作单位,实现自己理想的综合性社会经济结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日本自称经历了三次消费革命。即在70年代之前,在衣、食、住方面最低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进入70年代之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对生活已有充裕感者已达到70%,基本上实现了物质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丰富精神生活。
于是充实教养,活用余暇,就成为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文化教育资源再分配的研究,文化教育机构分布的研究,各种类型旅游点和观览路线的分析以及余暇圈构造的研究等,相应地增多起来。
从广义的地理学体系来说,中国自 50 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特别在农业、工业、交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城市地理方面也有相当进展。
但是,同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理学发展缓慢,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急需开拓拓新领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理学。
商业是社会生产与消费间商品流通的组织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批发采购供应站长期按行政区设置,近年虽有调整,但合理布局问题仍有待于继续探讨。
金融机构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业银行是国营、集体或个人企业的重要信贷资金来源。现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也由财政部门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更加强了各类各级银行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因此,研究银行特别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各级信贷、储蓄网的合理布局,探讨金融圈构造,就成为地理学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仓库是物资流通中的中转站,起物资蓄水池作用。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只按一般的仓库功能划出一块仓库用地。由于没有能够全面分析仓库用地的经济效果,不仅为城市带来一些干扰,而且给仓库的经营造成损失。近两年,国内已经有人对城市石油仓库布局及管道运输问题提出研究成果。其他如冷库的布局、水泥仓库区位类型与加工站运输联系以及仓库与各类输送中心的集聚关系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消费地理的意义在于满足人民生活消费需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再生产作用,同时反馈指导物质生产部门、运输和商业部门,适应消费需求协调发展。
作为个人消费的最终基础是个人,它决定了消费水平。但是消费不光是经济现象,还受自然条件以及诸如文化水平、民族、宗教、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究消费地理首先注意消费地区差别。对不同地域或城市的物价分析,可得出消费价格的地区差别。各种人文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家庭、城市以及地域的消费结构的差异。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还要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文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更主要的是紧密联系我国的经济建设实际,从实践中取得基础资料,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和新见解,促进我国地理学的迅速发展。
本文标题:潮落潮起,技术革命造辉煌;浪奔浪涌,美日两国奏华章(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nyi/63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nyi/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