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100次地理探险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100次地理探险 > 南迦巴瓦峰科考探险纪实

南迦巴瓦峰科考探险纪实

时间:2010-01-29 03:0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68.南迦巴瓦峰科考探险纪实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最高峰,海拔7782 米,是世界第
15 高峰,位于我国西藏东南的米林、林芝、墨脱等县境内。在世界上前
14 位的高峰被人登顶后,它仍是一座处女峰。1982 年到1984 年我国登
山队对南峰开展了侦察攀登活动,两次登上了南峰南侧的姐妹峰——海
拔7043 米的乃彭峰。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的登山科考队配合登山活动,
对南迦巴瓦峰进行了科考探险。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险,经受了生与死
的考验。
科考队于1983 年7 月,来到南迦巴瓦峰的北坡地区的帕隆,为了进
山找向导和民工。
当他们乘坐的3 辆吉普车越过4700 多米高的色齐拉山口,进入帕隆
藏布江(为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流域,到老虎嘴陡崖时,发现大水已经
冲垮了公路大桥。他们只好下车背上行李,从残存的桥架上过去,在对
岸平台上的居民点安顿下来。
此时雨下个没完,帕隆藏布江的支流培龙沟奔腾着混浊的泥水,江
水不断上涨。他们预感到会有泥石流爆发。晚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在路边简陋的木房里入睡了。
夜半时分,可怕的泥石流爆发了!此时,大地漆黑一片,他们亮起
手电看表,正是凌晨两点钟。室外,雨仍然下个不停,他们居住的地段
处在泥石流的包围之中。靠江的地基正一段段地崩塌。人们都向山上转
移。这泥石流如同洪水一样,任何人是跑不过它的,只有向山上的高处
逃跑才有生存的希望。男人们背着东西,女人们抱着孩子冒雨向山上爬
去,周围充满了恐惧和紧张的气氛。科考队员也背起背包,带上文件和
仪器,披上雨衣,随着人群摸黑向山上跑。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从泥石流
的包围中终于死里逃生。
1983 年9 月,他们从米林县沿江深入到大峡弯考察。在江边的一个
灌丛和杂草丛生的小平台上宿营。科考队员老鲍无意中竟捅了马蜂窝。
马蜂群起而攻之,把老鲍包围在其中,他只好脱下上衣扑打。科考队员
闻声赶到,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叫老鲍趴下,在地上打滚。他们则披上
军用雨衣,帮助扑打,才把老鲍从蜂群中救了出来。
从马蹄村再往前走是一片密林。走着,走着,前面的为科考队驮行
李的民工停了下来。原来,前面有一条新的岔路,有经验的民工说,这
条路上有马蜂窝。于是,他们吸取了前次的教训,穿上雨衣,罩上头,
对准方向冲过去。但轮到最后一个小徐时,他既心急又紧张,冲歪了方
向,一下歪到路边直向江下滚去,把大家吓坏了。幸好江边也是灌木丛,
滚下几米后就挡住了。最后,他们手拉手地把他救了上来。
科考队员在去墨脱县的途中要翻过一座蚂蟥山。蚂蟥是一种吸血的
小动物。它全身两端都有吸盘,只要闻到动物的气味就能牢牢地吸上去,
然后爬行找准血管吸吮。在吸吮的时候同时排出一种可以扩张血管和局
部麻醉的液体。它咬你时你还往往感觉不到。
他们前进的速度很慢,这是因为不但要与蚂蟥作“斗争”,而且在
有的路段由于林密草高,还得用砍刀砍出一条路来,加上沿途考察地质
地貌情况,敲石头,测产状,画素描,照像等等,他们从山间的丛林草丛中走出来,才在一座小木桥上检查身上的蚂蟥。这时,大家发现老刘
的秃顶上一片血迹,显然是钻进树丛测量岩层产状时,被树上掉下来的
蚂蟥咬的;又发现老杨被汗水湿透的汗衫上也是血迹斑斑,肯定是从领
口钻进去的蚂蟥咬的。当检查到身强力壮的小徐时,居然从身上摸出一
个滚圆黑青的肉球来,原来是一条尽情吃饱喝足了的大蚂蟥。
  本文标题:南迦巴瓦峰科考探险纪实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xian/97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xian/973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南迦巴瓦峰科考探险纪实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南迦巴瓦峰科考探险纪实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