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特拉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它在摩洛哥境内排列比较复杂。从阿加迪尔附近海岸向东北延伸的高阿特拉斯山(Haut Atlas)是全山脉的主体。高阿特拉斯山和南面的安提阿特拉斯山(Anti-Atlas)之间隔着三角形的苏斯河(Sous)谷地,和北面的中阿特拉斯山(Mo-yen Atlas)之间隔着一片更广大的、也呈三角形的梅塞塔(Meseta)高原。中阿特拉斯山以北是塞布河谷地,更北是沿地中海岸作弧状延伸的里夫阿特拉斯山(Rif-Atlas)。
高阿特拉斯山在许多地段呈高原状,海拔多在 3000 m以上,耸立在高原面上的山峰更高,最高的图卜哈勒山达4165m。其他几条山地的高度较小,最高处海拔在2000m上下。梅塞塔高原的平均海拔约300m。
阿特拉斯山脉向东进入阿尔及利亚国境以后,宽度和高度大减,结构也比较简单。山脉大体呈东西向,最北是一系列沿海阶地,阶地以南是泰尔阿特拉斯山(Tell Atlas)。它西接里夫阿特拉斯山,东延至突尼斯境,再折向东北而突然中断于阿比亚德角。此山以南是肖特(Shott)高原。高原表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约900—1200m。高原以南是阿特拉斯撒哈拉山。它西接高阿特拉斯山及安提阿特拉斯山。东延至突尼斯境而止于阿达尔角。突尼斯境内这两条山脉之间的梅杰达(Medjerda)河谷,是肖特高原的东延部分。
阿特拉斯山脉在构造上和大陆主体不同,因为它是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同时形成的褶皱山区。它经受的褶皱强度不大,被褶皱地层一般都保持其原有特性而没有变质。例如。石灰岩的分布就很广泛。然而在褶皱较强烈地区,特别是在高阿特拉斯某些部分,原先位于深处的基底变质岩系被推到了高处,在上覆石灰岩被蚀后,就露出地表。里夫阿特拉斯山区褶皱强烈,形成一些推覆体构造,一部分基底结晶岩也因而裸露地面。
阿特拉斯山脉以前曾和西班牙南部塞拉内华达山(Sierra-Nevada)、西西里岛的内布罗迪山(Nebrodi)及意大利半岛的亚平宁山组成一个连续的山系。后来,由于地层断裂下沉,形成了直布罗陀、突尼斯及墨西拿等海峡,它们才彼此隔开。
阿特拉斯山脉大体呈东西走向,因为造成褶皱的压力是由北向南推挤的。造山运动开始于中生代晚期,主要褶皱发生在第三纪,那时北方的第勒尼安地盾向南移动,强大的压力使位于第勒尼安地盾和非洲地盾之间的,以及一部分位于非洲地盾之上的巨厚沉积岩层褶皱成山。高阿特拉斯山在中生代褶皱以后受到长期剥蚀,到了第三纪强烈造山期它又受到造陆运动而上升,因而在主要山体中有基底结晶岩出露。里夫阿特拉斯山位置最北,受到的压力最强,因而形成本区一些仅有的推覆体。位置较南的山脉中没有推覆体构造,其部分原因是它们位于非洲地盾之上。摩洛哥境内的梅塞塔高原也在这时上升到目前的高度。第勒尼安地盾在运动中发生断裂,大部分沉没海底,现在的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北非沿海的丘陵山地,都是它的一些残遗地垒。目前,这里的地壳仍不稳定,1954和1960年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二)北非高原
本区位于阿特拉斯山东南方,是非洲面积最大、低地范围最广、视野最开阔的地形区。它们的基底是前寒武纪结晶岩系,由于长期被剥蚀,在古生代之初就已呈现准平原状态。古生代以来,本区没有经受过造山运动,但造陆运动使它不止一次地隆起和沉降。早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期间,这里都有过广泛的海侵,并在不同地区形成很厚的沉积岩系。
从新生代早期起,本区地壳运动就已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有些地区隆起成为次一级的高原,有些地区沉降成为盆地,断裂作用造成一些绵长的阶地,岩浆喷发形成一些火山和熔岩高原。现代干旱气候下的风蚀、风积地形的形态鲜明而分布普遍,而时代稍前的、较湿润气候下的古地形残迹也随地可见,所以在整体上本区是一片广阔的、微起伏的高原,而在细节上则是多种地形的集合体。
本区中部有一条东南-西北向高地,自此向外,地势缓降,逐渐转变为低高原和盆地。高地的最高部分海拔达3000m以上,低地的最低部分低于海平面。高原的地面一般为200—500m。
中央高地带的东段包括:苏丹西部的科尔多凡结晶岩高原和达尔富尔熔岩高原、乍得东部的恩内迪结晶岩高原与埃及西南部的大吉勒夫砂岩高原。全区轮廓呈三角形,一般海拔在500—1000m之间,东部及北部地势较平缓,西南部略高。达尔富尔高原上的马腊山海拔3088m,是一座死火山。
中央高地带中段是提贝斯提熔岩高原。高原基底是前寒武纪变质岩。在准平原化的基底上覆盖着厚达几百米的寒武、奥陶纪砂岩,砂岩上又覆盖着新生代火山岩。这里的火山活动开始于第三纪早期,但大部分发生在第四纪。玄武岩高原的面积最广,熔岩高原上耸立着多种形态的火山。几座最高的火山海拔都在3000m以上,其中图西德火山是休眠的活火山,而最高的库西山则是死火山。
中央高地带西段是阿哈加尔高原。基底老结晶岩构成它的核心,以砂岩为主的古生代积岩系分布在边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则占有最高的位置。
北非高原内部有很多盆地,其中轮廓明显、范围广大的有:伊加加尔、西撒哈拉、乍得及罗河上游等盆地。
北非高原的绝大部分称为撒哈拉沙漠,但真正的沙地只占全部面积1/5。沙漠之外,还砾漠和石漠。这三种地形呈镶嵌式分布,只是在不同的地段分别占有不同程度的优势。
(三)上、下几内亚高原
北非高原西南方有一弧形高原地带,它的北段和几内亚湾北岸平行,称为上几内亚高原;东段和海湾的东岸平行,称为下几内亚高原。
上几内亚高原大部分是一长形隆起区,它的基底是 20—30×108a前形成的结晶岩系,但上覆的古生代盖层分布很广。盖层主要成分是砂岩。高原平均海拔200—500m,表面起伏很小。上几内亚高原和北非高原西南部之间有一过渡。在低高原上断续地耸起一些海拔超过1000m的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如富塔贾隆(Fouta Djallon)高原、几内亚高原、阿塔科拉(Atakola)山及包奇高原等。
上几内亚高原最东部的喀麦隆山地是一条火山带,它拥有7座高过2000m的火山,其中最高的喀麦隆活火山海拔达4070m。它们呈东北向的带状排列,和几内亚湾东部的马西埃等岛屿处在同一条构造线上。按照大陆漂移说,在冈瓦纳古陆分裂前,南美洲的圣佛兰西斯科河断裂谷也是和这条构造线相连的。火山带以东的喀麦隆高原是上几内亚高原最北部分。由此向南直抵安哥拉边境的整个下几内亚高原,都是非洲高原在这一部分的边缘隆起。隆起带西缘以阶地形式下临沿海狭窄平原。高原西缘地势较高,具有山地外貌。山地以东是典型的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m上下, 高处可达1500m。高原内部有一些宽深谷地。
本文标题:非洲的古老高原大陆(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zi/77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zi/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