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湖泊相当多,它们的面积大小不同,深浅各异,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绝大多数湖泊集中在大陆东部裂谷带内,因为那里不仅有丰富的雨水,而且有众多的集水洼地,为湖泊提供了必要的形成条件。其他地区湖泊较少。
从湖盆构造型式上看,非洲湖泊主要有两类:一是裂谷型,二是凹陷洼地型。前者位于裂谷带内。它们形状狭长,深度较大,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图尔卡纳湖及阿伯特湖。凹陷洼地型湖泊以维多利亚湖、乍得湖、姆韦鲁湖及班韦乌卢湖为代表,它们水域广阔,但深度较小。
东非高原上湖泊成群,裂谷型及凹陷洼地型的都有。这里除少数处于湿润气流活动区边缘的深狭谷地外,一般地区都有较多的雨水,雨水的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湖水水位的变化因而也不很大;有些湖泊受湖盆地形的限制,湖面大小的变化也小。
散处在干旱地区的湖泊是另一种情况,它们那里的雨量少,降雨的频率小而强度大,www.dljS.net所以湖水水位涨落明显;有的湖盆广阔,地势平衍,湖面大小的变化也大。暴雨以后,一片汪洋,时隔不久,即干缩、分裂成小的湖泊、沼泽群,如果干旱期延长,可能完全干涸。
干旱区的湖泊,由于水源不足,周围高地上侵蚀作用弱,地形发育缓慢。目前,它们中间有许多尚处于孤立隔绝状态,湖水不能外流,形成盐湖或碱湖。而在湿润地区则由于侵蚀强、发育快,许多在构造上孤立的湖盆已经和外面的水系通连,如坦噶尼喀湖就是一例。不过,还未达到这一阶段的情况也有,坦噶尼喀湖东面的鲁夸湖是其中之一。
1.维多利亚湖 此湖面积6.9×104km2,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它南北长约400km,宽约240km。湖盆位于东西两大背斜隆起断裂带之间的向斜带内。湖的北岸最弯曲,近岸小岛最多;南岸次之,但湖湾较大较深,岛的数量较少而面积较广;东岸弯曲程度较小,但有两个外延最远的湖湾;西岸弯曲最少,岸边岛屿也最小。西岸有陡崖高坡,其他三面地势比较低平。湖水最大深度为80m,平均约40m;湖面海拔为1173m,年内变幅只有0.3m。
维多利亚湖处于赤道多雨区,雨量的季节分配均匀,所以湖水水位变化极小。湖面广、湖水深,对湖盆内的气候有显著影响。湖面蒸发旺盛,所以湖区多雷雨;在盛行的偏东风吹送下,湖西地区成为非洲多雨区之一。
湖水自北岸流出,流量稳定,约为600m3/S,是白尼罗河的主要水源。
2.坦噶尼喀湖 此湖属于标准的裂谷型。形状狭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约720km,最宽处约70km,狭处仅40km,面积约32900km2,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773m,低于维多利亚湖约341m。湖水很深,平均约700m,最深处为1435m,比海面还低662m,成为仅次于亚洲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这一事实表明非洲裂谷带断裂下陷之深。
湖岸迫近两旁由断裂形成的陡壁,湖面占有湖盆地的绝大部分地面。但因在湿热气候下,地形发育迅速,湖盆地已与邻区沟通。它东面接纳马拉加腊西河,北面通过鲁济济河而与基伍湖连成一系,集水面积已扩大为24.5×104km2,比维多利亚湖还多4×104km2以上;它西面与刚果河通连,成为后者一个稳定的水源。
此湖也位于赤道常年多雨区内,水位变幅约0.7m。
3.马拉维湖 此湖也属于标准的裂谷型。它的轮廓和延展方向都象坦噶尼喀湖,长约560km,最宽处80km,狭处32km,面积30800km2,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湖面海拔472m,平均深度约273m,北端最深处达706m,比海面低234m,为非洲第二深湖。
地形对湖面的迫束胜过坦噶尼喀湖,湖岸紧傍断裂谷的陡壁,沿湖低平地呈狭带状,有些地区则湖水直拍岩岸。
湖区在热带干、湿气候区内,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湖水的涨落幅度约在1m上下。
湖的集水区域已扩大到断裂谷以外,但范围不广,总面积约6.5×10km2,略为湖面的2倍。
湖的南端出口与希雷河相连,因而成为赞比西水系的一部分。
4.乍得湖 此湖属凹陷洼地型。以前气候湿润,湖面广达40×104km2;后因气候变干,湖面日渐缩小。目前湖泊本身已处于干燥气候区的边缘,北方及东方已无支流供水,主要水源来自南侧的热带干、湿气候区内的沙里河;西侧来水则量少且不稳定。湖面在多水时约2.2×104km2,少水时缩小一半以上。湖区西南部常是大片沼泽,东北部则多沙洲及浅滩。深度很小,平均约1.5m,最深处也只有12m。水位变幅0.6—0.9m。多年变幅可达2m以上,水域面积也因而有很大的变化。
5.水库 近几十年内非洲建成不少大水库,如尼罗河上的纳赛尔水库,赞比西河上的卡里巴水库及卡布拉巴萨水库,沃尔特河上的沃尔特水库,和尼日尔河上的凯因吉水库等。它们的建成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地理环境。
本文标题:非洲的陆地水(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zi/774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zi/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