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河北北部高寒“坝上”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原是清代皇帝行围打猎的“木兰围场”。100多年前,这里森林茂密,后来清政府开放围场,募民垦荒,大肆砍伐树木,加上连年发生山火,使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只剩下很少次生残林。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封山育林又恢复一部分天然次生林,1962年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林场,并确定以造为主,造育并举的营林方针。经过全场职工2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气候寒冷,冬季干燥多风,无霜期仅60天左右的自然条件下,人工造林和抚育天然林,使全场森林面积已达6.2万公顷,按计划完成了造林任务,成为一望无际、郁郁苍苍的人工用材林基地。目前,全场林木蓄积量为 200万立方米,年增长量近16万立方米。在尚未正式采伐的情况下,林场已提供大批小材小料和林木种子。森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变了生态环境,林间又活跃着野猪、狍子、豹、鹿和其它野生动物。
广东省雷州林业局自1954年建立以后,先后建立10个国营林场,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大片的荒草原和不毛之地上,已营造以按树为主的人工林4.26万公顷,基本绿化了全局所有的宜林地。现有森林蓄积量约116万立方米。近些年来,通过低产林改造和成林间伐及部分成熟林采伐,对按树林开展了综合利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木材和林产品,林场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二是兴办乡村集体林场,集中连片造用材林。农村随着农业集体化的发展,部分地区逐步由造林专业队发展为集体林场,有专业场员常年造林营林,为集中连片营造用材林创造了条件。从60年代开始,在全国普遍兴办乡村林场,建立用材林基地。目前,全国约有11万个乡村林场,经营管理面积1333万多公顷。其中长江以南各省区在大办用材林基地的实践中,总结出丘陵种杉的深挖整地、深埋栽植、深挖抚育等栽培管理经验,使人工种杉由深山老产区向浅山丘陵区发展。据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南方集体林10省区中,9个省区的杉木用材林增加到 5333万多公顷。
湖南省株洲县是发展丘陵种杉有代表性的县,森林覆盖率原为 14.8%。从1965年起,他们通过办林场开展大面积的荒山造林,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目前的54.2%。
三是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和适宜树种,营造速生丰产林。全国20个省区和部分市经过试点,到1987年造林13万多公顷,目前已达200多万公顷。平原农区发展小片速生丰产林出现新势头。多年来,各地利用河滩地等隙地,营造小片杨树等速生丰产林,一般效果较好。山东临沂地区各县发展速度快,到 1980年,这个地区的丰产林由点到面发展到433万多公顷。
他们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第一,深翻改土,整地深翻80~120厘米,地面平整,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冬季挖大穴1米见方,风化后来春回填熟土栽苗;碱性较强、表土较薄的清沙地或硬板地,则进行换土栽植。第二,造林选择杨树良种,根据培育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的不同要求,杂交杨类1亩栽植28株、55株、74株,并做到施足肥、浇足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通过以上集约经营措施,杨树速生超过一般方法造林的许多倍。如欧美杨和健杨丰产林,每亩74株,四年生平均树高 16米,平均胸径14.9厘米,每亩蓄积量9.17立方米,生长速度相当于原有加杨的9倍多,平均每亩每年收入612元。
四是煤炭、造纸等行业营造原料林基地。为了缓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木材供需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号召用材量大或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行业和部门造林,建立自己的用材基地和原料基地,如煤炭部门营造坑木林基地,造纸行业建立造纸原料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煤炭、轻工、铁路、公路、水利、军队累计投入林业资金近20亿元,有林地266万多公顷,其中煤炭、轻工、铁路部门创办林场300个,营造了大面积的原料林。
本文标题:森林培育保护的成就(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enlin/48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enlin/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