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3)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3)

时间:2011-01-19 07:5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上述气候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是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易于分辨;符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所用的气温和降水量指标是经过大量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联系自然植被而制定的,与自然景观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对照比较符合;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易于获得,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各种气候特征用各级字母来代表,易于在图上表示,因此这种分类法曾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迄今未衰。但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

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这是十分牵强的,实际上气候的干燥程度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再者,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D、E等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气温来分带的,大体上具有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种原因:①有的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如副热带沙漠);②有的是因为处于信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海风的影响(如热带沙漠);③有的是因处在冷洋流海岸,逆温现象严重(如热带大陆西岸沙漠);④有的是地处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如温带沙漠)。这些干燥气候在A、C、D几个气候带内都可出现。各种干燥气候的干燥程度虽然相似,但其昼夜长短、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其它天气条件并不相同,因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带而异。因此,干燥气候只能作为A、C、D带内的一种气候型,并不能单独列为一个气候带。

2.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

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意气温和降水量等数值的比较,忽视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的差异。在柯本世界气候分类图上,除A类和E类气候完全适合纬度带原则外,其余的气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带状分布。例如,我国黄河下游、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云贵高原和印度德干高原等地都属于Cwa类,这样就把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不同纬度带的季风气候混为一谈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总之,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只注意气候要素数值的分析和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斯查勒分类法是一种动力气候分类法。他根据气团的源地和锋面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移动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他的分类法重视气候的形成因素,把高地气候(H)与低地气候区分开来,照顾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以及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差异性。同时,又和土壤水分收支平衡结合起来,界限清晰,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的划分明确细致,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上又具有实用价值,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世界气候分类法。但斯查勒气候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他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美洲的热带干湿季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

编者认为,从环境地学角度来讲,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诸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洋流、地形及地表覆盖物(冰雪、土壤、植被)等;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根据各地气候的典型特征,舍小异,取大同,采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

基于上述原则,根据地球上辐射能的收支和世界大气环流的形势,编者将世界气候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大气候带。由于下垫面的高度不同,对于大气的热量、水分和运动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划分低地气候与高地气候两大系统。同时必须指出,高地气候亦因所处纬度带不同而具有其所在纬度的“烙印”。例如,赤道高山气候的垂直分异就远较中、高纬度的高山为复杂。

在各纬度带内,又因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特别是像亚、欧、非这样世界最大的大陆,它和其邻近的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的冬夏冷热源差异,以及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和地形(如青藏高原)等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产生了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岸等地的季风气候。就全球来讲,季风气候的面积相当大,因此,这一极其重要的气候形成因子和气候现象,在气候分类中必须明确提出。季风气候的划分指标为:①当地冬夏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移角度至少有120°;②随着冬夏季风的更替,有干湿季的明显变化。必须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划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又因所在纬度不同而划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编者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加以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16个气候型,另列高地气候一大类。


  本文标题: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hou/2360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hou/23601.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