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名湖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名湖 > 武汉东湖(2)

武汉东湖(2)

时间:2010-01-29 01:0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湖边长丘,建有听涛轩,气势开朗。四周植翠竹、苍松,风来湖上,竹喧、松涛与浪涛相唱和,十分动听,为听涛拍岸的美好所在。迎湖石砌的护坡上,嵌有苏东坡所书“松坡”二字的青石板,为此处景色更增添几分神韵。听涛轩南端有一长埂,直伸湖中,长埂尽头建有先月亭。每当皓月临空,银光如泻,一湖清辉。步亭赏月,古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句浮上心头。

  在开阔的草坪湖岸,临湖有一玻璃建筑物,名“水云乡”。登二楼远眺湖上,但见湖面辽阔,蓝天白云,行云碧水,宜疑身处水云之乡。

  东湖听涛区建有一系列纪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建筑。据史书载,屈原为湖北姊归人,曾任楚国要职,后遭谗言,被放逐。他路过武汉,转向洞庭,终于湘西。在屈原《楚辞·涉江》篇中有:“乘鄂诸而反顾兮,钦秋冬之绪风。”鄂诸,清人载震认为“在今湖北武昌府江夏县西江中黄鸽矾上三百步”。也就是武昌黄鹤楼附近。在《楚辞·哀郧》中还有:“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口远。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优心。”夏首,即夏水(汉水)口,也即夏口;水边为浦夏浦也是指夏口(汉口古称夏口)。大坟,汉土逸曰,“水中高者为坟”。郭沫若认为大坟就是今汉阳龟山。“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稿。”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曾在这一带的江河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如今东湖的圆形小岛上建有行吟阁。阁高三层,四角攒尖顶,层层飞檐,上覆翠瓦。阁内立红色圆柱,沿旋梯可逐层上达。此阁建筑雄健而俏丽,颇富民族风格。阁前有屈原全身像,高3。 6米,底座高3。 2米。屈原像端庄凝重,清灌飘逸;作昂首视天,款款漫步之状,仿佛诗人正行吟泽畔,高诵长吟《天问》。阁内展出屈原遗著《楚辞》的各种版本。“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除行吟阁外,还有泽畔客舍、桔颂亭、沧浪亭、屈原纪念馆等,都是为纪念屈原曾来武汉而建,表达了人民对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怀念。

  东湖西沿有翠瓦飞檐,形若宫殿的长天楼,上下两层,明亮宽敞,柱栏器具,雕镂精雅。两端配以端直柱廊,通达左右方亭。凭窗眺望,碧波万顷,欲接蓝天,大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湖光阁,又称湖心亭。位于东湖中心狭长的芦洲上。高19米,两层八角攒尖顶,檐皆外展,卓俊俏丽。登临阁之上层,爽气扑怀,一览全湖,无限风光。芦洲前后,沙鸥隐现,冬季则鸿雁翔集,另有一番野趣。

  湖北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活动地区,太平军曾三次攻克武昌,四次攻克汉口、汉阳。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实行妇女解放的政策。太平军设女营,妇女可以当女兵女将。在东湖的西北沿一座小山岗上,耸立着九女墩纪念碑。相传1855牢前后,清军攻陷城郊,有太平军女兵9人,不为敌威所屈,在此英勇抗击,壮烈牺牲。乡人对她们极为钦佩,将其遗骸合葬于此。百年来,英烈长埋荒丘,英名未彰。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建墓立碑,追念女英雄。碑顶悬吊6个铜铃,风振铃鸣,和以拍岸怒涛,颇具当年女英雄们金戈铁马奔驰战场的意境,碑后是一座芳草铺覆的圆坟,四周栽植着松柏。

  磨山游览区的主要景点有磨山、朱碑亭、植物因、78樱花亭等。磨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三面环水,六峰透逛,长达8里,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山上松林苍翠,曲径环绕,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六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该以名山。峰顶有刘备郊天台遗址。据《湖北通志》载:“刘备郊天台,在磨几山。”登峰眺望,湖港稻畦,星罗棋布,舟揖往来,帆影浮隐。天际长江如一线流金,闪烁明火。

  落雁区因大雁南来北往在此停留而得名。这里泊洼交措,空旷辽阔,环境清幽,一派大自然的景色。有一突出湖面的小洲便是古清河桥。《东周列国志》记载,楚国令尹斗越椒叛乱,起兵攻打楚庄土,追至清河桥,两军大战,楚庄土军中的神箭手养由基和斗越椒隔河比箭,庄土亲自在后面山上击鼓督战,此}l就叫鼓架LI--J0
  本文标题:武汉东湖(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hu/44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hu/443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武汉东湖(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武汉东湖(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中国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