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名湖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名湖 > 太湖

太湖

时间:2010-01-29 01:0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长江下游,也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而在全国范围年它是第三大淡水湖。全湖面积通称36000顷,实为2200百多平方公里,合22万顷。太瑚湖面海拔3米左右,湖周长390多公里,平均水深1。 3米,最深4。 8米。全湖蓄水量达27亿多立方米。

  太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湖区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左右,湖河水网交织,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特点。湖的北面和东面有江南名城无锡和苏州市,西面紧邻江南低山丘陵、南面连接钱塘江三角洲。太湖瑚身呈椭圆形,西部岸线弧形平滑,东岸则蜿蜒曲折,有港湾交错的特征。湖区地属北亚热带,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气候温热湿润,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近160C,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3 0C左右,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8 0C多,年降雨量1000一1300毫米,夏季最多雨,更体现出水乡泽国的特殊风貌与风情。

  自古以来,太湖就是一个引人入胜之谜。太湖的入湖河流多在西南部,有源于浙西天目山的菩溪,有从苏、浙、皖交界处的界岭山流出的南溪。江阴以上一段长江也有一部分水入湖。太湖的水由东面出口,经黄浦江、吴淞江、浏河分泄入长江。关于太湖的成因和变迁,历来有许多种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更增添了太湖迷人的神秘感。

  有一种观点认为太湖由泻湖演变而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海迹湖。当第四纪后期,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古长江三角洲沦于海底,太湖区成为一个浅海湾。这个海湾后来受不断前伸的长江口沙咀的包围,变成为泻湖,这就是太湖的前身。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太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说是受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太湖地区断陷为盆地,积水成湖。由于湖盆继续下沉而造成湖面扩大,后因泥沙淤积的结果又使得湖面缩小。这期间,并未经过由海湾变成泻湖的阶段。

  还有人认为太湖是堰塞湖,现在入湖的荆溪、菩溪两河原是流入长江和直接入海的。全新世中期,由于气候转暖,海面上升,长江带未的泥沙在南岸形成沙咀,堵塞了荆溪、菩溪两河的河口,于是两河的水在内部低平原上汇聚成为太湖。此说并认为太湖范围逐渐扩大,是公元8世纪时太湖东面的沿海河流也被淤塞或河身束狭所造成的;到五代吴越国时期,因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加强,水网逐渐形成,并且元代以后黄浦江已发展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水河道,结果太湖趋于缩小,最后形成今口的面貌。

  近来又有人提出陨石坑说,认为太湖是由一颗古陨石冲击坑积水成湖的。主张此说的主要根据是湖西岸的平滑弧形岸线正是陨石坑所具有的形态特征。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因湖中有洞庭山,又有洞庭之称。古太湖的范围很大,几乎包括现在的整个太湖平原。后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太湖面积逐渐缩小,并在三四千年前,分裂成为现在的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等湖群。太湖就是长江三角洲平原上众多湖泊中最大的一个。近时,太湖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洞庭东山和马迹山原来都是湖中的大岛山,四面环水,由于泥沙不断淤积,现在这两个大岛山都已与湖岸相连而成半岛了。太湖目前还在缩小,太湖之谜仍在继续。

  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面积36500平方公里。太湖地区是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洼地,大部分可种植水稻,而且产量很高。五代时期的吴越在太湖地区立国,南宋靠太湖地区经济维持偏安的局面,在北方建都的明清玉朝所需要的皇粮酒米,几乎全部出自太湖之滨。盛产稻、麦和蚕桑的沿湖平原,是国内重要的粮食和丝绸产地,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湖中盛产鱼虾,鱼的种类大致有鲤、鲡、鲍、青、草、鳃,鱼时等八九十种,另外还有与大海联系的刀鳞、鳗鲡和河豚等洞游性鱼类。太湖银鱼有大银鱼和短吻银鱼两种,尤以短吻银鱼为特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本文标题:太湖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hu/44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hu/442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太湖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太湖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中国名湖